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 2017.11.16 09:35:41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马维彬,研究馆员,2004年起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任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马维彬:2016年,根据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安排,省中心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非遗记录工作持续推进。省中心积极推动2015年度1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收集、整理各类文献、图片资料4000余份,拍摄视频资源约5TB,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补录、验收阶段;省中心参与了国家非遗中心组织实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2016年,3个试点项目的资源整理、采集和著录等工作有序推进;省中心承担了《河北民俗大观园》《河北戏曲》《燕赵记忆》等6个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相关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等。此外,省中心还依托各类记录成果,对省级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图1 衡水内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习三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二是省级非遗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按照省文化厅工作部署,省中心组织实施了河北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认定工作,经严格筛选、评议,最终共有142个项目入选。2017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对该批次非遗名录正式予以公布。

图2 河北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现场

三是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省中心举办了两场大型综合性展会,对省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6月11日至13日,省中心在张家口蔚县组织举办了第九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精选我省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和技艺展示,突出民俗特色,演绎民俗风情;10月21日至24日,在沧州国际会展中心组织举办了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活动吸引了京津冀三地300余个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参加,汇聚三地非遗精品和文创产品于一堂,展现出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迷人魅力。

图3 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

此外,省中心还举办了“沃土神韵•美丽河北——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巡展”、“我的中国梦——2016年河北省迎新春民间美术作品展”、“匠·艺——河北省传统手工技艺展”等多项专题展览活动,组织了首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第五届河北省非遗保护理论成果评奖、“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等赛事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

图4 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

四是编辑出版工作成果丰硕。省中心编印出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志》(第三辑),重点介绍了我省第三、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212人。编印内部刊物《河北非遗保护工作通讯》,展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动态,促进省内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互鉴。

图5 省中心编辑出版成果

除上述工作外,省中心还积极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完善了《冀中传统音乐会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分布图及相关材料;积极响应文化部、教育部实施的研培计划,组织传承人参加在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举办的多个研修研习培训活动。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马维彬:省中心于2004年7月正式成立,为省文化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下设管理部、保护部、数据信息部3个业务科室,共有编制15人,在职15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6人。

图6 省中心正门外景

国家非遗中心: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河北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马维彬:河北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特征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显著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特征,表现为率直豪放、富有民族特性,如张家口坝上的二人台、承德地区的丰宁满族剪纸和隆化县的二贵摔跤等;第二类具有浓厚的冀东海洋文化特征,表现为自由活泼、个性张扬,如昌黎地秧歌、渔歌号子、抚宁大杆喇叭等;第三类则拥有典型的冀中、冀南农耕文化特征,表现为质朴、含蓄、持重、刚直,富有儒家思想内涵,如武强木版年画、屈家营音乐会、河北梆子、沧州武术等。这些在不同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非遗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河北独特人文精神和气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图7 沧州武术(劈挂拳)

图8 武强木版年画

图9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独特、丰富的非遗资源,河北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马维彬: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制度体系日趋完善。2005年以来,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2014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这些政策法规文件为各项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工作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我省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8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50余位各学术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省内各地市也设置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统一协调和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三是非遗名录体系日趋完善,传承人群不断壮大。目前,我省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共计83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48项。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两个项目作为中国剪纸的扩展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省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61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6人。此外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图10 丰宁满族剪纸作品:富贵瓶(作者:石俊凤)

四是保护传承方式多措并举。随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体系的不断健全,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立法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成熟。我省先后建立了1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公布、命名了17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2个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3个省级非遗传播基地、16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开展了河北传统节日示范地创建活动等工作。这些机制和举措,对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增强非遗保护的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非遗宣传展示工作有声有色。近年来,我省共举办各类大型非遗展示活动百余项。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河北文化展示活动”、上海世博会河北文化周、河北省民俗文化节、首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等十余项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活动,观展人数就超百万人次。此外,省内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出版发行了1000余套各类非遗保护图书、影音资料。这一系列展览、出版工作,对人们认识非遗、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11 2017年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马维彬:近年来,省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的指导原则,积极保护和涵养文化生态,努力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特色做法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并实行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年度审核制度。我们成立了河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审核认证管理委员会,通过地方自审、集中审核和部分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把握客观公正、分类标准、因地适宜的审查原则,就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传播活动情况进行摸排认定,对不合格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警告或取消传承人资格等处理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记录保存等基础性工作。为推动河北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有序开展,我们依托“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和省级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平台,先后完成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432首传统经典曲目的录音和工尺谱集成的编印出版工作,启动了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剧本整理和录像工作,征集了大量非遗实物资料、制品、成果等。这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为非遗资料的保存及开展非遗传承、传播、科研、应用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2 《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

三是针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开展了非遗价值点、价值量、存续环境和保护要点的研究。这一工作开展于2015年,我们围绕传承保护与非遗自身发展的关系、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对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核心内涵和传统形式进行挖掘,对其各方面价值进行量化,确定相应保护层级和适宜其存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并通过研究探索针对性的保护方法,指导该类别、该项目的科学保护和健康发展。作为研究的具体成果,《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价值与存续环境研究》一书目前已正式出版。

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非遗融入生活的理念。我们在近年举办的各类大型展示活动中,先后开设了“非遗融入生活区”、“传习体验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科技体验区”等展区,突出非遗+生活+科技的办会特色。我们通过VR体验、动漫和专题片展播、数控猜灯谜等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现非遗内涵,拉近非遗与民众的距离;通过营造由传统元素、手工艺制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组成的传统民居场景,使民众进一步了解非遗融入生活的具体方式;通过现场领取体验包免费学习手工技艺的方式,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

图13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非遗数字科技体验区

图14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传统民居场景

图15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非遗传习体验区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马维彬:2017年,围绕振兴传统工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总体工作布局,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是以体系建设为基础,推动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组织省级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年审工作。

二是以工作创新为重点,举办第三届京津冀非遗大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第二届全省非遗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加强京津冀非遗协同发展;开展“雄安新区”非遗保护的全面普查和保护规划论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创新发展典型。

三是以弘扬普及为目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花会踩街、非遗展演和网络主题活动;举办“最美中国梦——河北省家庭文化展演”网上微视频主题评选活动和第二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办好第四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

四是以抢救记录为抓手,继续编辑出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第五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相守记忆·首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作品集》等书籍;继续开展2016、2017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五是做好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新馆“燕赵记忆”非遗展厅的展陈设计和实施工作,并在下半年重点进行实物资料征集、非遗数字服务终端建设和景观设计制作等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马维彬:“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www.hebfwzwhyc.cn)于2007年开通,设有公告通知、新闻速递、精彩专题、名录及传承人、电子书刊、网上展馆等栏目。依托网站平台,我们先后组织了全国群文(非遗)春节网络主题活动、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我们的节日”网络主题活动等多项非遗专题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组织形式,提供认识非遗、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途径,既扩大了活动覆盖面,又通过多种方式宣扬了非遗保护理念,营造出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省中心还建设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ID:heb-fwzwhyc)

图16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

马维彬:多年来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从开展普查到建立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从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颁布实施……随着我们对非遗概念和内涵的不断深入理解,非遗保护工作也不断优化、完善,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我从事了多年的群众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在一次次的调研、寻访中,与许多传承人成为朋友。看着老艺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看着年轻一代传承人的蓬勃发展,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探讨和实践。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谨以自勉。

(文字: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