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7   星期三   农历三月初九   
专访河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裴景岭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 2017.06.23 09:11:58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裴景岭,河南尉氏县人,中共党员,历任河南省文化市场稽查队队长、河南省京剧团副团长、河南省豫剧三团副团长、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社长、河南省文化厅音像工作室主任等职,2011年7月起担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负责中心全面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裴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裴景岭:2016年我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非遗分类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显著。作为分类保护的具体举措之一,“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历时近两年,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丰硕成果。经统计,共形成传统美术类四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纸质档案资料三套共2454份,数字化档案资料818份,共14.3GB;完成了250个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的拍摄和306名传承人口述史采访,积累访谈录音300余小时,视频素材约30TB,图片素材约2TB;编辑出版书籍、图录达120多册;收集传统美术作品、工具等相关实物达26824件,其中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实物、作品达9803件;建成78所展示馆和传习所;举办培训班929班次,参训人员包括传统美术类相关管理人员、传承人、社会传承对象等,共计24907人次。

图1 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二是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稳步推进。我省2015年度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实施项目共计15人,全部按要求完成。2017年2月,文化部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2015年第一批实施项目中期交流会,从全国诸多项目成果中挑选出4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交流,其中河南省有两项入选,分别是豫剧国家级传承人王冠君和撂石锁国家级传承人沈少三。

图2 豫剧国家级传承人王冠君抢救性记录工作拍摄现场

图3 河南省执行团队代表在中期交流会上汇报拍摄情况

三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取得突破。作为“二十四节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的工作参与方之一,省中心积极配合省文化厅非遗处,协同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在资料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中心和有关方面一同挖掘、查阅史料,请教专家、学者,深入社区走访当地民众,将口头和实物资料相结合。省中心还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文化部开展视频拍摄、制作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为加快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作,我中心配合省文化厅非遗处修改报送《说唱文化(宝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2017年1月,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在宝丰县设立,填补了省内该项工作的空白。

国家非遗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省中心的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裴景岭:省中心此前挂靠在省文化馆,2011年6月22日成为独立的非遗保护机构,单位性质为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省中心现有4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管理保护部、理论研究部和典藏部。现有编制12人,在职14人。

图4 省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国家非遗中心:众所周之,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您刚才提到的2016年工作,也有不少是此前工作的扩展和延伸。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河南省的非遗资源有怎样的特点?河南省开展了哪些工作来促进本省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裴景岭:从我们多年的工作来看,河南省的非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全省共普查出非遗线索180余万条,立项22万多条。二是分布广泛。全省各个市、县,甚至每个村庄都有相当数量的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尤其在一些保护相对完好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等地,非遗项目相对集中。三是跨地域分布的非遗项目较多。如豫剧,当前流布于全国13个省份;河南坠子,源于河南,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四是影响较大。如新郑黄帝拜祖祭典、马街书会、太昊伏羲祭典、洛阳牡丹花会等传统节会,在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太极拳、少林功夫、豫剧、曲剧、越调、河南坠子、钧瓷、汝瓷、唐三彩烧制技艺、朱仙镇和滑县木版年画等,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享誉海内外。五是形势严峻。比如地方戏曲,过去有近百种,目前存活的仅有36种,而且大部分处于濒危状态。

图5 马街书会(摄影:陈继业)

图6 唐三彩 载丝驼

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四级名录体系。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3项、省级非遗项目728项、市级非遗项目2181项、县级非遗项目7086项;国家级传承人84名、省级传承人641名、市级传承人2534名、县级传承人6922名。二是推进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目前,我省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三是启动省级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省级非遗数据库。我省非遗项目豫剧、太极拳被列入国家非遗中心首批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两个项目保护单位共采集资源432.7GB,在本级系统中录入资源1332条。河南坠子、黄河号子作为第二批试点项目,资源采集和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裴景岭:诚如你之前所说,河南省是非遗资源的大省,但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省份,非遗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多年来,我们切实担负起责任,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调研,探索科学的保护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实地考察、归纳分析,组织各领域专家研究每一类非遗的类别特点,在遵循其传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把抢救性保护放在第一位。根据其濒危程度,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符合项目特点和实际的分类保护标准与规范,再分期分批开展工作。这样一种非遗分类保护方法的实施,成果显著,有力推动了我省非遗的健康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图7 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

2012年12月,我们正式启动“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经过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各稀有剧种保护单位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多,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各稀有剧种保护单位共复排传统剧目420余部,拍摄传统剧目313部,其中由我中心统一组织拍摄的传统剧目103部,涉及稀有剧种28个。此外,全省各地共收集整理剧目剧本近1900部、曲谱1557本、相关实物5800多件,编撰出版图书10本,并于2015年6月遗产日期间举办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成果展”。

图8 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工作开展现场

继成功实施“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后,我们于2015年和2017年相继启动了“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内的项目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六个一”的工作标准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即:为每个项目和传承人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编辑整理出版一批书籍图录,拍摄记录一批影像制品,征集收藏一批代表性实物,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培养一批人才。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实施非遗分类保护的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开展非遗分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图9 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座谈会

国家非遗中心:国家层面也正在积极探索非遗分类保护的标准和办法,谢谢您为我们介绍河南的经验。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裴景岭:总体来说,主要是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各项工作。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推动我省非遗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建设,完善非遗保护制度。二是进一步推动我省非遗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建立,做好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研究、论证、评审和推荐工作。三是进一步推动非遗抢救、挖掘、记录、资料加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不断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四是进一步推动非遗理论研究,继续搭建各种传承和宣传展示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努力扩大社会参与,扩大传承人群,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五是进一步推动非遗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裴景岭:“河南文化网”作为河南省文化厅的官方门户网站,设有非遗保护专门频道。2016年6月,省中心官方网站(www.henanfy.org.cn)开通,同年11月,“河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进一步完善了省级非遗研究、保护、传承、交流的网络平台。

图1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裴景岭: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一些珍贵的非遗仍面临濒危、失传的危机,加强非遗保护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作为省中心的负责人,我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目前我们所从事的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我们切实增强非遗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如既往做非遗的守护人,争取不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的手上消失,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文字: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