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6   星期二   农历三月初八   
谈中国口头非物质遗产价值的评定原则与保护的方法
作者:王宁 创建时间: 2006.05.08 11:42:14

 

谈中国口头非物质遗产价值的

评定原则与保护的方法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联合国提出保护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措施,并通过申报,施行跨国的项目管理,提醒了各个国家对口头非物质遗产的重视,激发了人们对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对什么是“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已经日渐明确。但是,为了这一工作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我们还应当进一步论证保护口头非物质遗产的意义,以及非物质遗产的价值论定和保护方法。这是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一、保护口头非物质遗产的重大意义

    2001年3月的都灵会议针对大家的意见,提出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新的定义:“人们学习的过程及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和自创的知识、技术和创造力、还有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的产品以及他们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空间和其他社会及自然结构;这些过程会使现存的社区具有一种与先辈们相连续的意识,对文化认定很重要,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这个修改后的定义,已经在联合国31届成员国大会上通过。这个定义里有两个要点应当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它明确了非物质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并且值得持续发展的创造性产物,保护它的目的,首先是保存人类的创造能量,寻求人类与其既往的联系,使人类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仰视自身已经达到的创造高峰,以便激励今天的创造。另一个是,它提出了,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在于它对文化的认定作用,也就是说,它与某一种文化的联系带有标志性,保护他,就是保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关于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里说到:“这一遗产在国家和国际发展、各文化互相容忍、互相协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段话进一步告诉我们,保护非物质遗产,不但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创造性和多样性,还为了国际间文化的相互容忍和协调。这说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共同要求,它关系到国际交往中的相互平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前景,是对当前“文化差异必然引起国际冲突”的“异文化冲突论”的一个有力的否定。

    认识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对非物质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的动机和动力,会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怀着保护自己本土文化的发展、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认同文化互动与平等交往的历史使命感来从事这一工作。

二、口头非物质遗产价值评定的原则

    正是因为保护非物质遗产的重大国际意义和对发展本土文化的推动,准确评定非物质遗产的价值,才成为这一工作的前提。

    中国是一个民族多、地域广、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华文化起源于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文化集团,分布于温带和亚热代的广大地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温带称做“资本的祖国”,并且说:“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化,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性。” [1]中国境内文化起源的多元化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文化的多样性,历史的悠久又决定了它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毫无疑问的,中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遗产大国,也是一个遗产保护任务繁重的国家。因此,对遗产价值的评估直接涉及到我们在申报非物质遗产时能否把最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交给联合国,这一点,过去的工作是经得起考验的。不过,我们还应当看到,虽然非物质遗产的申报数量不以国家遗产的多少为原则,而只是以国别为原则,因此我们能够上报的项目是十分稀少的。但是,由于非物质遗产保护国际化的推动,国内的遗产保护热必然会很快形成,如果我们对非物质遗产的价值论定缺乏科学而可操作的标准,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形成“泛文化遗产论”,使遗产保护泛滥成灾,不但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冲击现代先进文化的建设。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价值评定标准,首先存在在它的定义里,其次存在在它的保护原由里,应当分别认定它的本体价值和保护价值。

(1)是它品质的高超。前面说过,保护非物质遗产的目的之一,是使人类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仰视自身已经达到的创造高峰,以便激励今天的创造。它的技艺必须或具有高难度,或具有远离现实的高度想象力,表现出人类必须仰视的智慧,达到同类文化样式的制高点,也就是《指南》所说的“具有人类创作天才杰作的突出价值”。当前的遗产保护工作中,不论其本体价值,以为越古远越值钱、越稀少越值钱的遗产价值观是不足取的。

(2)它必须具有民族独特性,从而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独特的一员,也就是《指南》所说的“对相关社区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持有特殊价值”;这种“特殊价值”指的是由于它“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史”具有相当程度的渊源关系,从而对不可再现的独特历史具有解释力,也就是对民族历史具有再认的价值,这种解释力还必须是无可取代的,因而能够成为它必须“持续发展”和传承的理由。保护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比较的不是它绝对的精密和高超,不具有阐释历史和民族的独特价值,可以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通行和延伸的文化成品和技艺,起码不是当前的保护对象。当前遗产保护中,以发展后的形态或模仿形态作为保护对象的倾向,是不符合遗产保护精神的。

(3)并不是具有以上条件的文化形式和产品都需要成为世界级保护对象。能够成为世界性被保护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除了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有“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处于濒危状态这一保护理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濒危,不是因为自身质地的不善,也不是因为它与民族的关系不密切,而是因为它“始终以口头形式的特点延续至今”,易于“受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因而“面临着消失的危险”。[2]由于本身的传承嬗变,已经纳入现代社会、被现代人接受了的文化形式,和可以由现代工艺替代,产生与原生态同等或超越原生态价值的文化形式,是不需要在目前列入保护行列的。

三、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方法问题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被保护的对象是创造性文化产品中具有创造力的那一部分,和传统文化活动中文化内涵赖以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它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处在濒危状态的文化形式。因此,保护的先决条件是调查遗产的濒危状态和濒危的原因。一种历史遗产的濒危原因和状态,表现为多个方面,例如:(1)技艺传承代表人物即将失去传承能力,而后继乏人;(2)由于一些强制因素,使原有的民族形式面临被同化的危险,即将失去与民族的联系;(3)由于农业区的消减,使特有的活动场合连续性地缩小而即将消失;(4)人口流失使人们失去原有的兴趣,特有的活动形式无法继续;(5)旅游业的商业目的剥夺了民族遗产的自然传承机会,使其即将被不伦不类的形式所吞没;(6)现代化使一些文化形式的功能消失殆尽,难以吸引人的参与……等等,在进行这些保护工作的时候,现实将给我们提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保护濒危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如果从根本入手,必须消除遗产濒危的原因,也就是消除“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这些对遗产的不利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往往是伴随现代化而产生的,显然无法马上消除。因此,保护的方法只能是尽量避免那些原因继续侵袭这些值得持续发展的濒危遗产。具体说,可以做的是以下三件事:

 (1)保护现存的技艺主角和培养高水平技艺传承者;

 (2)从现代开发的地域对文化形式进行抢救――记录、描写和转移;

 (3)改造现有的局部环境或再造遗产存在的环境。

    但是,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是完全不同的,他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人的创造精神,而不是物。现代社会的人无时无刻不处于活动中,再造环境的可能是相当困难的。记录和描写只能对遗产起储藏作用,而不能激活它。如何保护这部分遗产,需要经过实验,认真研究。

    其次,谁是遗产的保护者?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旅游业实际上是口头非物质遗产濒危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旦口头非物质遗产被列入国家或世界保护对象,提高了知名度,对它最为关注的恰恰是旅游业。而旅游业的介入必然进一步污染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环境,破坏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民族特性,使其继续失掉应有的价值。由于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实质是精神的,这种破坏一时难以看出,而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越是严重。在地方保护主义还很盛行的时候,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一种恶性循环。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困难,使我们的警惕性与保护意识需要加倍的增强,对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价值的评定工作和保护的措施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十分重大也难以推委,以为一经列入保护对象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不妥当的,对保护的难度估计不足也是有害的。如何完成这一意义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踏下心来,消除浮躁,认真研究和考虑。

[1]《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61页

[2] 引自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书编写指南》(中文本)

                                                                    (编辑 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