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19   星期二   农历二月初十    
擷彩大地,面中乾坤——山西面塑艺术展举办
来源:“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09-26 21:49:00

视频时长00:40

9月22日上午10时,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太原美术馆承办的“撷彩大地  面中乾坤——山西面塑艺术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开展仪式由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牛晓珉主持,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卫东以及非遗处、太原市相关人员出席开展仪式并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既是山西各地面塑代表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山西面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果汇报。40名学员在30天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交流切磋、共同创作,将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灵感与看家本领相结合,温习传统作品,创作时代作品。学员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部分从业者。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结合,他们中间既有年过花甲依然热情不减的“巧娘”,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90后,还有好几位精通这门女红的男子汉。他们创作的近400组作品分为四大板块进行展览。

“域·晋风”板块主要体现造型精巧、做工细致、色彩艳丽的晋南、吕梁黄河沿线面塑;造型简练、粗犷豪放、面味浓厚的以大同、忻州为代表的长城沿线面塑;精巧细致、色彩绚丽的太行山地域面塑等山西各地面塑代表作品。“岁·时节” 板块展出“寒燕儿”“枣山”“羊羔儿馍”等节日面塑作品,体现山西各地春节、清明节等岁时节令供物的不同风格。“礼·仪和”板块展出满月、十二岁、婚礼迎娶等人生礼俗所用的“圐圙”“节节高面花”“欢鱼吉兔”等面塑作品,体现山西面塑“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传统文化内涵。“融·新姿”板块展出“一带一路”、威风锣鼓、踩高跷等面塑创新作品,展现面塑丰富的表现力和张力,融入时代元素,体现时代视角,彰显新时代、新思想。

通过前期宣传,开展当天吸引了众多面塑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大家在展品前驻足留步,细细观赏,由衷地赞叹山西面塑的精美绝伦,培训班的学员们也纷纷在自己的展品前合影留念。此次展览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面塑艺术,扩大山西面塑影响,提高面塑传承人群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览将持续到10月9日。

撷彩大地  面中乾坤

视频时长2:00


表里山河晋印象,物阜民丰华彩彰。三晋大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晋地人世代传承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面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花园的一朵小花。山西人好面儿,一面百吃,一面百样儿。一年四季,清明的寒燕,夏季的猪头,中元的面羊,过年的枣山……一生岁月,满月的圐圀,结婚的石榴馍,寿诞的大寿桃……

面塑成花装点了晋地人所有的重要时刻,成就了一种仪式,于是日子有了厚度,岁月积淀了念想。

一粒种子长成果实,涅槃成面,被塑成各色花样儿,可与天地对话、与先祖交谈、与人际往来……或含蓄或豪放,畅述心事,化解情结,释怀思绪,日子总是在放下又放不下间淌过。

擷彩大地,面中乾坤。我们把这些散发着土地芳香、种子清香的面花儿展示出来,看面花儿,看做面花儿的人,看面花儿的世界;你看,他看,看见的终究是我。看到的是地域文脉的延续,是非遗保护的成效。

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幸承办这次活动,通过展览汇报培训成果,展示山西非遗的丰富性、传承性和创造力,持续传递非遗的温度和力量,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中来。

感谢土地、种子、传承人。

牛晓珉

2020年9月

视频时长00:25

晋风

面塑承载着三晋人对生命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南路面花造型精巧,做工细致,色彩艳丽;北路面花造型简练,粗犷豪放,面味浓厚。太行山阳城一带的面花,造型介于二者之间,天真烂漫,朴实浑厚,不用笼蒸而是焙制;黄河东岸柳林县、中阳县的『枣山娃娃』独具特色,在高粱杆、竹签穿插连接成的锥形体上,塑出似人形、似花形的馍, 供奉天地、祭祀祖先。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为『羊羔儿馍』,取『吉祥』的寓意,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岚县面供,都会举办一场民间祭祀的面塑盛会,作品精美绝伦,造型各异,并融入了时代元素。面塑,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它完整地保护了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典型的非物质文化特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出的精美的面塑艺术品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外,更多的是以崭新的姿态彰显时代风貌,以民间文化绵延的力量助 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时节

山西面塑主要包括两类 :花馍和礼馍。花馍是配合岁时节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如『枣山』在祭祀神灵之中,还寓意『早生贵子』。清明节的『寒燕儿』,寓意春意盎然、群燕落柳……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仪礼而制作的馈赠物品。结婚的『龙凤呈祥』、『欢鱼吉兔』,祝寿的『大寿桃』。晋地人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特色,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使得乡野生活有了仪式感。

仪和

俗语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面花作为一种民俗事项的载体贯穿于人生礼仪的整个过程。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囫囵』中间放置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晋北人家则多做花馍,叫 『桃』,形状似乳房,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 吉祥图案。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言『逃』,意为免灾。做成乳房状,是乡村民俗母性特征的一种隐喻手法。

十二岁时,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仪式,谓之『开 锁』,即『开窍』、『开慧』。家中要蒸大花糕,娘舅家要送一尊『圐圙馍』与一对『节节高面花』。俗语道『结婚胜如小登科』,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老人年至花甲,晚辈惯常要为之祝寿庆贺,以大寿桃、寿糕、寿桃、寿面、寿联、寿烛、寿酒等为老人添寿。

新姿

山西面塑艺术不仅蕴藏了深厚的民俗内涵,也凝聚了晋地人真挚的情感和代代传承的审美,散发着乡土气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在三晋大地上遍地开花,在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来自全省的山西各地域面塑传承人,在继承中不断丰富着面塑的造型技艺与文化内涵,彰显新时代、新思想,他们既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是人类民俗技艺的延续者,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生活之美,所演绎的神话传说、故事及作品所传达出的民俗内涵,使我们在社会变迁的潮流中能够不断凝望历史和记忆,有维系,有感动,有温度……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