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在怀化感受巫傩文化 看傩师表演绝技
作者:1339 创建时间:2008-10-27 10:20:00

在怀化感受巫傩文化 看傩师表演绝技

傩技:八十多岁老傩师表演铁锥穿身 (摄影 王振辉)

 怀化是巫傩文化的主体地带

    巫傩文化是古黔中地区的炎人族、神农氏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史料记载,炎人是我国南方的远古先民,是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这个氏族活动范围宽广,图腾崇拜太阳鸟。太阳图腾、鸾鸟图腾是沅湘(即沅水、湘江流域)先民长期从事稻作农耕活动的产物,是傩文化的核心观念和形成标志。我国著名巫傩文化专家林河先生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令人信服地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巫傩源于沅湘一带的观点。怀化是巫傩文化的主体地带,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最早的农耕祭祀文化发掘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文化,距今已有7400多年,可见怀化的傩文化历史风盛之远;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傩戏“咚咚推”,20多年前就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它是巫傩文化的早期产物;怀化沅陵是秦国时期的黔中郡郡治之地,也是巫傩文化浓郁的地方,仅该县现存傩殿1200多个。怀化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中,有着过鬼节、做道场、贡土地、跳大神、祭跳香、收魂、收黑等民间习俗和巫术,如今,如滚刺床、单刀云梯(上刀山)、趟火池(下火海)、吃火木炭等傩技,都已成中国的民间绝技。2006年,流传三百多年、富有宗教色彩的沅陵“辰州傩戏”,全用侗语演唱、对白的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怀化沅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学者说,怀化是巫傩文化的发源地。不论是不是发源地,至少说明了这里的傩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

傩戏。大意是神医华佗不但为侗人医好了病,还教会侗人医病的办法。(摄影 程伟光)

巫傩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们的祖先总是习惯于借助于“傩”这种神秘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美好愿望,辅之以歌舞,这便是最初的傩戏。表演者古称巫觋、祭师,被视为沟通神鬼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傩神方相氏便是人们经常扮演的角色之一。《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师百隶而司傩,以索室逐疫。”一旦傩祭开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都热情参与。一时间击鼓呼噪,举国若狂。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以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曲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由于傩孕含着古人朴素的生命意识,这使它具备了顽强的生命活力。随着历史的演化,作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它逐渐成为多元宗教、民俗、艺术、表演的复合文化体。傩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运动链条中,巫傩文化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历史地位。2006年,傩戏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纳入亚洲太平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傩技:上刀山 (摄影 程伟光)

    巫傩文化最主要的展示手段是傩堂戏。傩堂戏由傩祭、傩戏、傩舞、傩技四大部分组成。

    傩祭仪式:傩祭是傩艺师通过载歌载舞形式向傩公、傩母以及傩堂中的一切神灵进行祭祀,为主家酬谢神灵、酬还良愿,并驱除邪恶、为愿主祈福。

    傩戏:是愿主许下的专用以酬谢傩神并有还愿作用的神戏。表演空间可短可长。傩戏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剧种。

    傩舞:分为傩仪舞蹈和傩戏舞蹈。和傩祭仪式、傩戏紧紧相连,“端公”身穿法衣,在傩坛里手舞足蹈,按部就班地完成仪事活动。傩舞是最原始的生活再现。

    傩技:傩戏里有许多神功绝技,如开红山、上刀梯、抓油锅和刀杆上定鸡等傩技。

    傩堂戏音乐:傩戏音乐分唱腔和锣鼓曲牌,不少仪事中穿插牛角、响铃、铃子等以渲染气氛,傩仪所用唱腔系傩堂戏唱腔的本源,其来源有本地民歌、神歌等。

傩技:脚踩火红犁铧,意为”下火海“ (摄影 程伟光)

巫傩文化展示出神入化


   傩技里的许多神功绝技,为傩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此略述一、二:

   1、脚踩红铁。将几块烧红了的铁板放在地上,傩法师赤脚踩上去,发出“吱吱”声音,脚却完好无损。

   2、吃碗。傩法师把瓷碗口沿放进嘴里,只听到一阵阵咔嚓声,很快只剩下碗底,嘴里发出一阵吃炒包谷似的响声后,碗已被嚼烂,吞进肚内,而口腔、内脏毫无损伤。

   3、上刀梯。是傩坛中还“刀良愿”的一种法事,用12、24或36把锋利钢刀扎成两架刀梯,竖立在傩堂前面场地中央高搭的“莲台”两边,傩法师傅赤脚沿刀梯登上莲台,上到梯顶后取下肩上的角号,朝天吹奏表示庆贺胜利,然后又踩着刀刃回到地面,手脚丝毫无损。

   4、死鸡还阳。傩法师将两只大公鸡放在扁担上任凭你怎么恐吓都不会惊跑,定在上面一动不动。将鸡用刀杀死之后,傩师一口水喷下,鸡马上又活过来。

   5、开红山。傩法师开坛请神,将一把小刀钉在自己头上,然后开始跳神。拔刀后,头上完好无损。

傩技:火烧身 (摄影 程伟光)

巫傩文化--仙?娘

    

  仙娘(女巫):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行巫不必学习,无从传授,只设一神坛,放一平斗,斗内装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

    执行巫术的方式,是在神前设一座位,行巫者坐定,用青丝绸巾覆盖脸上。重在关亡,托亡魂说话,用半哼半唱方式,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情形。谈到伤心处,谈者涕泗横溢,听者自然更嘘泣不止。执行巫术后,已成为众人承认的神之子,女人的潜意识,因中和作用,得到解除,因此就不会再发狂,初执行巫术时,且照例很灵,至少有些想不到的古怪情形,说来十分巧合。因为有事前狂态作宣传,本城人知道的多,行巫近于不得已,光顾的老妇人必甚多,生意甚好。

  行巫虽可发财,本人通常倒不以所得多少关心,受神指定为代理人,不作巫即受惩罚,设坛近于不得已。行巫既久,自然就渐渐变成职业,使术时多做作处。世人的好奇心,这时又转移到新近设坛的别一妇人方面去。这巫婆若为人老实,便因此撤了坛,依然恢复她原有的职业,或做小生意,或带孩子。为人世故,就成为三姑六婆之一,利用身分,串当地有身分人家的门子,陪老太太念经,或如《红楼梦》中与赵姨娘合作同谋马道婆之流妇女,行使点小法术,埋在地下,放在枕边,使“仇人”吃亏。或更作媒作中,弄一点酬劳脚步钱。小孩子多病,命大,就拜寄她作干儿子。小孩子夜惊,就为“收黑”,用个鸡蛋,咒过一番后,黄昏时拿到街上去,一路喊小孩名字,“八宝回来了吗?”另一个就答,“八宝回来了,”一直喊到家。到家后抱着孩子手蘸唾沫抹抹孩子头部,事情就算办好了。

    行巫的本地人称为“仙娘”。她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她的群众是妇人和孩子。她的工作真正意义是她得到社会承认是神的代理人后,狂病即不再发。当地妇女实为生活所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与梦想寄在她的法术上,靠她得到安慰。

(来源:中青在线  本文署名程伟光的图片均转自光明网)

(编辑: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