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传承人的无奈:文化遗产面临危机
作者:824 创建时间:2008-04-24 12:08:00

传承人的无奈:文化遗产面临危机


    我们都知道,天津建卫600年,这其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最近,就又有三项津南区的民俗项目,被列为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包括葛沽镇的“宝辇”花会、咸水沽镇的“海下文武高跷”以及八里台镇的“民间吹奏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顾名思义,更加倾向于精神文化,比如民间文学啊、社会风俗啊、曲艺舞蹈什么的。那么这种文化遗产,很显然和物质文化不同,必须依赖人的代代相传,才能保留住,传承人非常重要。那么,现在这些传承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呢?

  雪花盖顶,天王托塔,乌龙摆尾,这都是回族大刀的基本招数,天津回族大刀是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200多年历史,曹仕杰就是它现在的正宗传人。这可和普通舞台艺术不同,一把大刀足足160斤,普通人连拿起来都费力气,所以回族大刀又叫“回族重刀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人”这名号听起来挺风光的,然而谁也想不到,曹仕杰现却在为生活发愁呢。

  (采访)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曹仕杰:一直祖训告诉我们,不许收学费,一直都是我们自己经营,自己家里有几个门脸房,自己赚点钱就往里投入,有经费的时候,还雇个队医,现在没有经费养不起这个,自己生活都有点困难。

  商业演出,是大刀队日常经费的最主要来源,而劳务费却往往非常微薄,根本无法满足日常开销。

  (采访)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曹仕杰:一场演出300块钱,来回来去光搬家公司就三百块钱。

  由于缺乏资金,大刀队没有固定训练场地,器械也只能存放在曹仕杰自己家里,平时器械维修都是曹仕杰自己掏腰包,更不用说给弟子补贴了。据曹仕杰介绍,练习回族大刀,从练力气到挥舞自如,至少要20来年时间。资金少,锻炼苦,时间长,使回族大刀这项流传上千年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

  (采访)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曹仕杰:最高峰时有五六十位弟子,练起来场面非常火暴,现在10个人,年龄大了也淘汰了,现在也招不上新人,有时候演出就凑不齐人。

  其实,曹仕杰的难题,在很多传承人身上都遇到了,潜心传承却没有资金支持,转而作别的工作,这样文化遗产就有可能后继无人。当然不同的文化遗产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传承人把自己的文化进行商业开发,并且经营的还不错。

  连年有余,欢天喜地,提起杨柳青木版年画,可以说是闻名全国甚至享誉世界。明清年代,杨柳青年画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后来,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文稿和木板都先后丢失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杨柳青年画才基本得到了恢复。

  (采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霍庆顺:95年开始完全投入年画中,当时年画需要培育,马上搞经济还不行,93年对年画大部分人还不是很了解。

  霍庆顺,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从小和父辈学习制作年画。90年代,恢复了自家的玉成号画庄。霍庆顺和其它老艺人一起,通过举办画展,借助旅游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杨柳青年画,画庄的效益越来越好。

  (采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霍庆顺:最高的600元一副,攻坚,不算长卷,基本价格在180、 280、 150、 60元不等。

  现在,玉成号画庄的年销量比十年前提高了将近20倍,可现在霍庆顺又开始有苦恼了。电脑绘画、胶版印刷等现代技术对木版年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现在霍庆顺正研究进一步开发更多的年画题材,并加入一些时尚元素。目前杨柳青已经形成年画产业链,共有70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

  (采访)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罗淑伟:工艺美术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社会存在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如果说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艺,我们就应该在政策物质经济上更加倾斜,使这种特殊的技艺不至于失传。

  专家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并不是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流传,某种意义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个战略问题。

  (采访)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罗淑伟:对于传承人的保护,现在我们还限于评选的阶段,我想还是有待完善。从物质上从法律上从精神上给他以保证,这方面我们还是要通过立法,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才能逐步完善解决,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要进行,要做的。

  (现场)记者杨晓: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延续主要依赖身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有些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价值很少,这样除了传承人自我推广之外,政府的资助与支持更为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保护传承人,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日本:政府出资保护“人间国宝”

  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很多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上。其中,日本是最早以法律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

  早在1950年,日本就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1955年,日本开始了对传承人的评定工作,并称之为“人间国宝”。到目前为止,总共达到114名。日本文化厅年度预算超过1000亿日元,其中10%被用来保护国内文化遗产,每年为传承人提供经济补助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

  除经济补助外,这些传承人还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并且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这些“人间国宝”的作品就像古董一样,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正是由于这种尊崇和保护制度,使得日本的手工伞、漆器、和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能够高水平地流传至今,并扬名海外。

  法国:多种措施保护文化遗产

  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法国也可以说是先驱者,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方面,法国还制定了哪些措施。

  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全法国已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有80万居民生活在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保护,法国政府采取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像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也在免费开放之列。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它们可以得到税收优惠。

  法国设立的“文化遗产日”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欧洲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来源:天视网)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