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4   星期三   农历三月十六   
让国宝再现辉煌――记南京云锦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139 创建时间:2006-05-11 10:37:00

让国宝再现辉煌

――记南京云锦的保护与传承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一架硕大的织机引起众多人的兴趣,纷纷驻足观望。这便是被称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

  南京云锦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曾长期用作皇家御用品。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消亡,云锦失去了帝王的消费群体,其织造业也从顶峰走到了低谷,以致濒临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十分关注与支持云锦的保护与继承,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员的帮助下,几代云锦从业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努力,终于使这一国宝绝处逢生,再现辉煌。

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

兴衰历程

  南京云锦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丝织工艺品,堪称世界丝绸史上的东方瑰宝。“云锦”是南京生产的各种提花丝织锦缎的总称,是一种先练丝、染色,而后加用金银线织造的丝织提花锦缎。云锦因其图案花纹典雅优美,色彩装饰绚丽庄重,宛如天上美丽的彩云而得名。云锦继承了我国古代丝织物的优秀传统,并在设计意匠和织造技艺上有新的创造,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工艺特色。

  云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是大量用金,并善于用金装饰织物花纹的提花丝织物。金、元之际,锦缎生产由过去讲究以配色为主,转而为崇尚用金做主体表现,这是我国锦缎装饰和锦缎生产的一个重大转变。明、清两代作为御用物的南京云锦,就是在元代金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金线的装饰运用上和金线的制作技术上,比之元代又有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

  明代的云锦,除织金品种外,南京丝织艺人又创造了通经断纬的“妆花”锦缎。“妆花”是明朝锦缎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提花丝织物,它出现于明代,而创自于南京,成为云锦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品种之一。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最高峰,全城有织机3万余台,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

  由于云锦长期用于专织皇室龙袍冕服,在织造中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故而形成了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姿、花形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大胆,尤以用金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在织造工艺上更是将手工织造技艺发展到了极工极巧的地步,把中国彩织锦缎的配色技术和织造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云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随着20世纪初清王朝的覆灭,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业失去了最大的市场,云锦行业落入低谷,工匠们纷纷改行。据统计,1949年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业只剩下3台织机,4个工匠。由于人们对手工传承工艺易丧失的状况没有引起重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部分品种已失传殆尽。

宋代织机图

枯木逢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南京云锦这一宝贵的民族织造文化精品极为重视。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云锦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1953年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在参观时对参展的南京云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华东文化部门专门下达了挖掘整理南京云锦工艺的指示。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处(市文化局前身)为了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于1954年6月组织了技艺水平较高的云锦老艺人张福永、吉干臣和一部分美术工作干部成立了“云锦研究工作组”,对南京云锦进行有计划的艺术整理和研究工作,并由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专家陈之佛教授担任研究工作组组长。这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最早的工艺美术研究机构之一。

  1956年10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由南京市手管工业局(市二轻局前身)领导,南京市文化局业务指导。从此,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作为全国惟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

  云锦研究所成立后,初期工作重点在搜集整理云锦纹样画稿,总结归纳云锦创作艺术规律,培训艺徒,抢救濒临失传的工艺绝技。先后整理出版了大型彩色图案集《南京云锦》和黑白图案集《南京云锦》,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开发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装饰用锦“雨花锦”等;同时征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一批云锦匹料、块样、实物资料,为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