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专家研讨中国特色非遗话语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雪娥 创建时间:2019-10-14 10:39:00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40余名代表,就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措施,为推动中国特色非遗话语体系建设贡献了智慧。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石亚洲介绍了该校在开展少数民族非遗调查和研究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指出应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建立中国话语的非遗体系,开创更好的学术起点。

主旨发言中,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提出,文化建设要与旅游业发展有机融合,将重点放在非遗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和深度合作上,抓住“文化特色”这个关键点,在遵循非遗规律的基础上,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马翀炜聚焦边境地区非遗,认为边境非遗与内地非遗具有共同发展的耦合关系,与他国边境地区的文化也可形成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双重耦合关系可促进文化共生关系的建成并有益于人类智慧共享。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教授林晓平从客家民系与畲、瑶等民族关系的新视角审视了“客家非遗”的本质及特征,阐述政府、高校、民间多层次合力保护客家非遗的举措。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林继富基于“从传统到现代:‘撒叶儿嗬’的传承形态”“从熟人到陌生人:‘撒叶儿嗬’传承人的多元身份”“新业态、新乡村:‘撒叶儿嗬’的传承态势”等3个维度,分析和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清江流域土家族丧葬仪式“撒叶儿嗬”传承的新态势和当代“撒叶儿嗬”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专题研讨中,西藏民族大学教授马宁、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武宇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朴承权等20多位学者和非遗工作者围绕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能力建设、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播方式、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所涉及的民族地区广泛、非遗事项众多,提出了非遗的生态性、文化遗产系统、传承人身体传承、社会科学实验方法、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