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东北大鼓
项目序号:242
项目编号:Ⅴ-6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东北大鼓是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民国十八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后,又曾称作“辽宁大鼓”。东北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期,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自行伴奏说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击节,也叫“弦子书”。后发展成一人自击书鼓和简板演,另有人操大三弦等专司伴奏,说唱表演采用东北方音。
  东北大鼓早期主要在乡村流行,民间俗称“屯大鼓”。演唱的曲调是当地人们熟悉的土腔土调,唱词也不甚讲究。许多艺人在演出中甚至当众翻看唱本,照本宣科地演出,俗称“把垛说书”。演出的节目以中篇为主,有《回杯记》、《瓦岗寨》、《彩云球》、《四马投唐》、《白玉楼》等。19世纪末东北大鼓进入城市,主要演唱短段节目,唱词也移植了一些子弟书词。知名艺人有车德宝、门振邦、王德生、张万胜等。20世纪初期,大批女艺人进入东北大鼓表演行列,男艺人退而伴奏。当时知名的女艺人有刘问霞、金蝴蝶、尹莲福、侯莲桂等,其中刘问霞曾获得过“奉天大鼓鼓王”的称号。号称“书场姊妹花”的朱玺珍和朱士喜姐妹挑梁的“朱家班”曾于20世纪30年代到天津演出,朱玺珍在那里被誉为“辽宁大鼓皇后”;由傅凌阁及其4个女儿傅凤云、傅翠云、傅桂云和傅慧云挑梁的“傅家班”,则将东北大鼓带到了北京。
  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东北大鼓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如20世纪中期出现的“奉调”、“东城调”、“江北派”、“南城调”和“西城调”等,各派都拥有自己的传统节目。“奉调”以沈阳为活动中心,唱腔徐缓,长于抒情,多演出《露泪缘》、《忆真妃》等移植子弟书词的短段节目,代表性艺人有霍树棠等;“东城调”以吉林为活动中心,以演唱《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题材的节目为主,代表性艺人有任占奎等;“江北派”以哈尔滨松花江以北地区为活动中心,代表性艺人有刘桐玺等;“南城调”以辽宁营口为活动中心,代表性艺人有徐香九等;“江北派”和“南城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演的节目多说唱《呼家将》和《薛家将》等长篇大书;“西城调”以锦州为活动中心,擅长表演《罗成叫关》等悲壮故事,代表性艺人有陈清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大鼓创作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较多,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重要的新节目有《烈火金钢》、《红岩》、《节振国》等长篇大书和《杨靖宇大摆口袋阵》、《白求恩》、《渔夫恨》、《毛主席来到十三陵》、《刑场上的婚礼》等短篇唱段。
  东北大鼓在流行地人民的娱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曲本和音乐也影响了其他艺术,如《忆真妃》被多种鼓曲移植,唱腔曲牌【慢西城】被二人转吸收等等。但在20世纪末期以来,东北大鼓的听众大批转移,传承和演出遇到严重困难,生存出现危机,在此情势下,保护和发展东北大鼓刻不容缓。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481
姓名
邱淑华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
编号
02-0716
姓名
夏晓华
性别
出生日期
1954.07
民族
汉族
类别
曲艺
项目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五常市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榆树市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锦州市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
编号
Ⅴ-6
项目名称
东北大鼓
类型
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