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格萨(斯)尔
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杨晓君 创建时间:2021-01-20 10:20:00

格萨(斯)尔,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主要描写了雄狮国王格萨尔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以大无畏的精神率领岭国军队南征北战,使百姓过上安宁日子,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from clipboard

一、历史渊源

关于格萨(斯)尔的具体形成时间,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大致曾有“吐蕃时期”“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等几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也都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格萨(斯)尔作为一部规模宏大卷帙浩繁的诗篇,显然也不可能出自一代人之手。

在藏族内部跨越时间纵向传播的同时,格萨(斯)尔还跨越了民族的界限,突破了空间束缚,在蒙古族、土族等民族的广大地域内进行着横向传播。格萨(斯)尔在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份的蒙古族地区,与蒙古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经过蒙古族人民的再创作,发展成为一部具有鲜明蒙古民族特色的史诗《格斯尔可汗传》。在土族地区流传形成了土、藏两种语言相间,以土语述说散文部分,以藏语吟唱韵文体诗文部分的独特说唱形式。

from clipboard

二、艺术特色

格萨(斯)尔在结构安排上,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它采用了以人物为中心和以事件为中心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在整体的分章本中采用以人物为中心,而具体的分部本则以事件为中心,从一个故事派生出另一个故事,不断充实完善,独立成篇,形成新的分部本。就这样大大小小的分部本通过格萨(斯)尔这个英雄人物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大型史诗格萨(斯)尔。这种结构安排最大程度发挥了说唱史诗的特点,具有灵活多样、增减随意的优点,为格萨(斯)尔在漫长的传唱过程中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融格萨(斯)尔人更多更新的内容提供了方便,也为其成为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史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格萨(斯)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史诗,格萨(斯)尔塑造了上千个形象迥异的艺术形象,数量如此众多的艺术形象,大都塑造得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相当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神圣庄严的神佛,生性残暴的妖魔,有血有肉的凡人,甚至于带有虚幻色彩的战马,飞鸟走兽乃至山水树石,都被赋予了人的禀性,或代表善良、正义、公正,或象征邪恶、凶残,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成为史诗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上,史诗不是通过作者的客观叙述和评论,而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通过各个人物自已在不同环境中的言语、行动和表现来完成的。这样的人物,是形象化的,是生动活泼的,使人没有概念化、呆板化的感觉。

格萨(斯)尔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经过千锤百炼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格萨(斯)尔首要的语言艺术特点是:

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它采用散韵结合的形式,有散文叙述,也有唱词,这是对吐蕃时期散文叙述插人歌唱对话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史诗里还大量运用“赞辞”和“祝辞”等民间说唱形式,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法,这些民间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采用,使格萨(斯)尔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饱满、气象万千。

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是格萨(斯)尔语言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格萨(斯)尔里既有古代藏语,又融汇了现代藏语;既有书面语言,又有经过锤炼的群众口语;既有民族共同语,又吸收了各地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方言词汇,几乎汇集了藏语的所有有生命力的、表现力强的词汇。

运用了大量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凝炼的谚语。是格萨(斯)尔语言艺术的第三个特征。藏族的民间文学,尤其是民歌,本来就有善于运用比喻的艺术传统,格萨(斯)尔继承这一传统,并使它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史诗还大量使用了谚语,可以说是谚语的宝库,谚语的引用,给史诗的语言以凝炼的总结,富有哲理,使人有所领悟,为格萨(斯)尔平添了很多回味无穷的韵味。

from clipboard

三、演唱方式

在中国藏族地区,格萨(斯)尔史诗广为传诵。每逢大的节庆,人们总是要说唱格萨尔史诗;在更多的非正式场合,也要说唱格萨(斯)尔。说唱者中有艺人、当地喇嘛,而更为常见的就是当地有学问的人。那些背诵史诗的人们,吟诵说唱的依据是记载《格萨尔王传》的书籍。

受人喜爱的格萨(斯)尔史诗,在珠峰地区远超举行仪式时说唱的范围,成了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男女均可说唱,有时分别扮演各个角色的几个人同时说唱,有时则是母亲在给自己的孩子讲格萨(斯)尔的神话故事。

from clipboard

四、传承价值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

格萨(斯)尔是相关族群社区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达的主要载体,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千百年来,史诗艺人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的角色,以史诗对民族成员进行温和教育。史诗演唱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传统信仰的作用,也具有强化价值观念和影响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格萨(斯)尔在多民族中传播,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生动见证。

五、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高速发展,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职业化的艺人群开始萎缩。近年来一批老艺人相继辞世,“人亡歌息”的局面已经出现。格萨(斯)尔受众群正在缩小,史诗传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工作应立即展开。

2006年5月20日,格萨(斯)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7。 2009年,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