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让人们享受非遗 北京在行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荆文娜 创建时间:2018-06-29 12:19:00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文化遗产可谓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传承人的老去,非遗面临流失和后继无人的隐忧。
    为此,北京市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政府的倡导下,各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并广泛参与,取得一定成效。
    非遗面临失传危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地区共有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26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102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57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09个区级代表性项目,731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有数据显示,由于成本高昂、学手艺辛苦,以及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或已去世等原因,目前传承能力较弱的非遗项目,占比约1/4~1/3,需要社会给予关注。
    据了解,在北京,总量1/3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西城区。为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城区启动了“黑匣子保护体系”。对于目前名录中的10项部分失传项目与30项濒临失传项目,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为其留下“基因库”,让未来对非遗仍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接触或学习到非遗项目的知识与技巧。
    保护非遗先从留存资料开始
    事实上,西城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并非“单独行动”。近年来,为了有效保护非遗,北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保护非遗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西城区的上述做法即为北京市保护非遗系列工作之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局了解到,北京市为保护非遗,首先从政策引领上完善非遗保护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另外,对非遗进行系统保存全面记录,为非遗普及、研究提供保障。
    如与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了188集非遗大型纪录片《守望》,与北京电台合作开展“非遗时光”大型采访报道,对52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进行了专访记录;编辑出版了《北京市非遗普查项目汇编》(20卷本)《北京市非遗保护资源汇编》(12册)《北京市非遗丛书》(10册)《北京非遗传承人口述史》(15册);开展了《北京志·非遗志》《北京非遗图典》的编纂工作,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抢救性征集了一批年事已高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优秀作品,目前征集到319件,已规范入藏首都图书馆。
    非遗走下“展台”走向人们身边
    其实,除了留存资料,非遗保护更重要的还是加强年轻人的认知。为此,北京市积极开展非遗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遗活态保护。
    北京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开展了非遗名家传艺工程,为连丽如、白静宜等8位艺术名家招收27名徒弟;还为雕漆技艺等急需保护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徒。此外,还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索长效传承保护工作机制,通过将非遗项目列入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展传承人与学校结对共建、将非遗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分学段有序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了解。
    为此,北京市认定35所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为“北京市非遗培训基地”、1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非遗优秀实践名册项目,北京市财政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时,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技艺水平和当代经营意识,助力扶贫。
    此外,在不久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北京多区开展非遗保护宣传活动。如西城区在遗产日期间举办“非遗演出季”“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以及陶然端午文化节、二十四节气文化五大系列活动,通过向各街道提供非遗服务菜单,根据群众需求安排不同形式的非遗服务,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让群众“感受非遗、接受非遗、享受非遗”。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