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0 星期日 农历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2)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94)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基于气候和物候的二十四节气英文译名研究
2022.05.13
节气资讯
【摘要】二十四节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的项目。数百年来,众多学者提供了节气称谓的英译版本。但目前,国内尚无节气英文译名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在实际传播中,“即兴”创作的版本甚多,其中,不少版本缺乏对节气名称背后气候和物候意蕴的深刻理解。在梳理节气英译源流的基础上,通过侧重研究节气称谓的气候和物候内涵及其微妙的指向性,有助于提出精准契合节气气候和物候的英文译名序列,促进二十四节气的国际化传播...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天地人和
2022.05.10
节气资讯
冰墩墩打卡二十四节气·霜降。颜麟蕴、雒圆编制(新华社发) 立夏(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体现,也浓缩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生态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认识和...
查看更多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进黄河流域 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弘扬的意见(鲁文...
2022.04.26
政 策
查看更多
内乡打春牛习俗
2022.03.23
节气名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称“打春”,内乡打春牛习俗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世代
传承
的立春节气习俗。春季万物复苏,打春牛预示农耕活动的开始,有规劝农事、鼓励春耕的含义。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的核心文化空间内乡县衙博物馆为十个代表社区之一。 打春牛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迎春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并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齐聚内乡县衙...
查看更多
梅源芒种开犁节
2022.03.23
节气名录
梅源芒种开犁节是浙江省云和县梅源山区农民在每年芒种期间启动夏耕的一项民俗活动,民间也叫“牛大王节”,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云和县西南崇头镇一带以梅竹村、下垟村为中心的18个村中。 梅源芒种开犁节的产生源起于当地久远的梯田垦殖历史和农耕生活方式,是畲汉两族共同
传承
的民俗活动。明洪武(1368-1398)起,云和为朝廷银矿重要产区,矿工群体也参与了梯田开垦。明末清初,畲民大量迁入,梯田耕作渐成规模。但开犁节习俗具体始于何时已难追溯。同治版《云和县...
查看更多
送大暑船
2022.03.23
节气名录
“送大暑船”是每年小暑到大暑节气以椒江葭沚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办的集送五圣仪式、民间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体
传承
的民俗活动。活动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五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村,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 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东部,葭沚街道地处台州湾南岸,为椒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
查看更多
半山立夏习俗
2022.03.23
节气名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
传承
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
传承
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距市中心约10公里,因境内的半山而得名。这里位于大运河南端、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民众多种稻、养蚕,是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聚集区。半山,原名“皋亭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俗称“半山...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2022.03.08
节气资讯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若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
传承
与转化,我以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在天地时空中重建教育时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体系,亦是我们的先民仰观俯察的宇宙发现,更是“天-地-人”和谐...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
2022.02.28
节气资讯
清明时节,湖北恩施盛家坝镇二官寨村一位农民在旧铺古寨前赶着耕牛犁田,为栽种水稻做准备。(摄影:文林/光明图片) 惊蛰时节,海南三亚,一只蜜蜂在野花丛中采集花粉。(摄影:陈文武/光明图片) 二十四节气——阳春六节(年画)田胜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表演中,烟花组成的汉字“立春”和英文“SPRING”图案。(新华社发...
查看更多
一场值得回味的倒计时创意表演——二十四节气彰显中国气韵
2022.02.18
节气资讯
“三个‘24’巧妙相逢,令人叹为观止!” 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隋斌十分感叹,尤其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的创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隋斌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二十四节气保护
传承
联盟理事长、二十四节气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牵头人,对节气文化有较深研究。隋斌认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的创意优点明显: 一是巧妙。北京冬奥会是冬奥赛事的第二十四届,开幕式恰巧定在2月4日,而...
查看更多
1
24
25
26
27
28
11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