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0   星期日   农历六月廿六   
搜索
其他新闻
 加强学科建设建博物馆 文艺界委员为非遗保护献策    随着“申遗”热潮的起起伏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舶来”的新词,开始广泛出现在我国的文化事业中。今年两会,“非遗”成为文艺界委员交谈最广泛的话题之一,这是前所未有的。  建立名录只是一个起步  近几年,我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开创性的努力。首先建立和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国家级“非遗”共1165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关敏代表:把四大名著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严防恶搞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影视剧恶搞这些名著,严重歪曲其本意,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关敏认为,应把四大名著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制度上严防恶搞行径。     关敏代表认为,四大名著有其产生和得以传承的特殊历史背景,对我们了解、研究其作品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显著     2008年,西藏各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把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加大保护力度,使西藏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弘扬。    2008年,西藏三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复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1684万元,累计开工子项目156个,完成150个,完成投资2.8亿余元。“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已到位投资1.61亿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三)   广东佛山灯彩     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民间艺术与民间习俗相结合的艺术品。佛山彩灯品类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头牌大彩灯、人物故事组灯、彩龙灯、年宵花灯、中秋灯、秋色特艺灯以及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彩灯等。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及戏剧人物故事为特征,并以佛山独有铜衬剪纸作为装饰,制作上分为设计、扎廓、扪衬、装配四大工序,用料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二)   广东新会葵艺     新会葵艺是出产于广东新会地区,以地产蒲葵为原料的一种传统编结艺术。新会生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之美誉。新会葵艺产品有葵扇、葵制实用品和葵制工艺品三大类型。葵扇是新会葵艺的代表,去中尤以同治末年老画师陈晚创作的“火画扇”和1911年谭月三创作的“织扇”最为著名,也最能显示新会葵艺的地域特色。材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人大代表呼吁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喀喇昆仑山区歌舞、塔吉克族鹰舞、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传统织布技艺……这些都是喀什地区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疆人民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然而现在这些财富在悄然流失。  “资源流失严重,传承机制日益遭到破坏,许多传承技艺濒临灭绝,后继乏人。”3月9日日,全国人大代表、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吾甫尔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一)   山西闻喜花馍     花馍是流行于晋南地区民间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等传统习俗生活中的食品和贡品,其中以闻喜县制作的花馍最为典型。闻喜花馍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真实反映了当地的饮食习俗和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是当地乡亲走亲访友必备的礼品。在一代代农村女妇口传心授的沿袭下,闻喜花馍的制作依然保持着它的传统面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   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将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打,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结...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周和平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已经引起了较大反响,各级政府也比较重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还要有一个过程。”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周和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他看来,重要的就是立法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源远流长的金漆镶嵌工艺    北京的金漆镶嵌工艺源远流长。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螺钿镶嵌雕花漆器和老山汉墓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彩绘漆案,是北京地区一直在生产、使用金漆镶嵌制品的最好例证。元明清三代,由于北京成为帝都和繁华商市,金漆镶嵌工艺更加兴旺。元有油漆局,明有果园厂,清有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的漆作,都是官方为宫廷漆艺制品专门设立的机构,并以之为主体,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京派宫廷风格。在后英房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黑漆盘,以细小的贝壳切片为原料,用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