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论坛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推动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张昌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各民族...
查看更多
论坛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农业文化遗产与许多遗产类型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活态遗产,要想将它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就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仅凭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乃至自然遗产的单一型经验,来保护这一新的遗产类型,几无可能。处理不好,还会造成“保护性破坏”。要想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农业文化遗产是由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昆曲保护与发展钱永平    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中,最热门的术语当属“保护性开发”了,这是一个极符合国民追求“珠联璧合”心理的术语。在传统文化日趋边缘的今天,“非遗”保护的展开,使传统文化旋即成为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颇具“冰火两重天”的意味。形成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表达形式被当代社会不同的权威力量选为遗产时,拥有了象征性资本,进而在社会文化活动中获得某种“优越”地位。    一、昆曲“象征...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文化活态传承的“苏州读本”黄金   毕朦予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的苏州昆山,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曲唱艺术表现形式,以曲词典雅、细腻传神、清丽婉转著称。2001年5月18日,昆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这种已经被市场淡忘的舞台艺术形式的重新火热造就了声势。近年,包括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长生殿》、《1699·桃花扇》等在内的昆曲作品备受瞩目也与此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入选该名录,更意味着政府和昆曲的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振兴手工生产 践行生态文明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以工业化为文明构建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注重经济快速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同时付出了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如今,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酷现实,国际社会开始觉醒和反思,积极探寻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针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主题下关注“生产方式”,摒弃科技万能论,重视和开发有利于维护“自然—人—社会”生态关系和人类文明全面利益诉求的手工生产力,是切实...
查看更多
论坛
吹响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时代号角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大规模存储和管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生态保护区的监测评价,对利用数字化保护成果,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弘扬和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2010年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此工程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文化信...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稀缺资源 不宜做价值判断     1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并非所有“非遗”都须复活》,其中提到“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那些对当代生活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自然会保留下来,而有些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会因为缺少活力而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当在当下‘复活’,对待那些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文化、已经无法活态存续的‘遗产’,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记录和存档,使后来的人们了解其在文化长河中的位置和作用即可”。    该评...
查看更多
论坛
戏曲小剧种复兴需要更多好戏     芗剧、赣剧、汉剧、湘剧、琼剧、滇剧、婺剧、淮剧、锡剧、苏剧……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戏曲剧种荟萃在同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就是正在江苏苏州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27个剧种创历届戏剧节之最,曾经被认为日益减少的戏曲剧种是否在慢慢恢复?戏曲小剧种的生存状况是否有所好转?    苏剧绝响再现    具备“评弹语言美、昆曲表演美、吴歌曲调美”的苏剧有着300年历史,与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而现在苏剧却没有专门的剧团,在...
查看更多
论坛
    莫言:“非遗”保护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中新社昆明11月19日电 (胡远航 马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19日现身在昆明举行的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做主旨演讲。他认为,“非遗”保护既要传承,更要敢于冒风险创新。  在发言开始前,莫言不忘调侃一下“到一个新地方应有的礼貌”。“中国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礼节性地夸赞当地好。当然,说云南好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莫言笑言,“云南最大的特点就是民族文化及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在此举办论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金银彩绣的“传承经”国家级非遗项目金银彩绣代表性传承人许谨伦进行技艺指导。金银彩绣《甬城元宵图》    构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是实现非遗有效保护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宁波市2008年提出实施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基地“三位一体”、相互联动的非遗保护模式,成为有效解决非遗传承和保护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宁波市已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近18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传承(传播)基地208个、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5名。今年,宁波在“三位一体”保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