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保护

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社区、群体、个人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促进该遗产项目存续力的提升

一是在社区积极参与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太极拳流派从3个增至7个。2017年1月,7个相关社区自发成立了太极拳保护协作委员会,采取共同行动,保护该遗产项目。

二是相关社区先后实施了太极拳重要遗产实践场所和纪念地的维护、修缮,包括创始人陈王廷故居、宗师杨露禅故居、和氏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永年区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等。

三是太极拳学会等群体开办专题网站,协助开展数字化建档工作,与当地老年服务机构及妇女组织合作开设培训课程;相关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教学光盘。

四是陈氏、杨氏等太极拳世家通过家族传承方式共培养传承人1千余名,陈正雷、杨振河等代表性传承人共招收徒弟2千余名,传承人开办或任教的培训机构先后培训学员10余万人;一些传承人还进入大中小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教练,培养新生力量。

国家在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国务院将7个太极拳流派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各级文化部门认定124人为代表性传承人,各级财政部门按年度给予项目保护经费及传承人传习补贴。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展为期5年的“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确定太极拳为全民健身重要项目。教育和体育部门在高校设置相关课程,聘请传承人授课并参与研究;社区所在地政府支持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传播太极拳。国家相关基金也对太极拳研究提供资助

为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在未来不受威胁,在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下,有关方面建立起合作机制和预警监测机制,并制定了《太极拳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从传承、立档、研究、宣传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太极拳的保护工作。

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

  • 社区代表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陈氏)、赵堡村(和氏),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南街(杨氏)、东街(武氏),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清城南区(吴氏),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东街村(李氏),河北省任县邢家湾镇环水村(王其和)。

  • 群体代表

      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协会、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等。

  • 传承人代表

      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陈沛菊(女)、杨振河、翟维传、张全亮、张小瑛(女)、贾仕文、李剑方、和有禄等。

传承

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社会参与

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太极拳当前传承的主要方式。家族传承在亲属代际之间进行,师徒传承经由传统拜师仪式确立师徒关系之后进行。各流派都通过口传身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各自形成传承有序的谱系。

社会机构(如太极拳馆)培训与针对青少年、老年群体开展的社区培训也是当前传承的常见方式。

也有不少实践者通过观察或请教其他习练者(并无师徒关系)、自行研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学相关知识与技能。

此外,太极拳已进入正规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课程设置。

在上述传承过程中,历代积累的拳谱、图谱、口诀是传承的重要依据,而“学拳明理”既是传承的共识,也是传承的目的,即通过学习太极拳,来感知中国人的宇宙观,践行中国人的养生观。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文献实物

太极拳-题词

陈家沟太极拳遗迹

陈家沟太极拳遗迹

李式太极拳-王文锦题署

和式太极拳-李棠阶日记

和式太极拳-赵堡古地图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 20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4941号-3 京公安网备 11010502042400
网站建设:北京分形科技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