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潜江、天门、沔阳(今仙桃市)、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县(市),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
  江汉平原皮影戏雕镂艺术,源于潜江的“汤格”和“郭格”,尤以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逼真生动和影大见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其演唱的剧目多达300多个。江汉平原皮影制作精细、造型生动、唱腔优美,富有古朴的楚文化风格,深受历代人民群众喜爱。

展演人介绍:

  汤先成,汉族,湖北潜江人,1953年10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汤先成出生在皮影雕刻世家,7岁起一边读书一边跟随父亲汤良洲学习皮影,为汤格皮影雕刻第八代传人。20世纪80年代,汤先成在任村民办教师之余,和父亲一道为周边县市皮影戏班制作皮影一千多件。1990年以后,在皮影制作生意日趋萧条的情况下,全力投入到皮影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他集几十年雕刻经验编写的皮影雕刻工具书《汤格皮影》,201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