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天津“魏记”风筝创始人魏元泰在天津鼓楼创立“魏记长清斋扎彩铺”。魏元泰在其七十余载的艺术实践中,将木工的打眼扣榫、锡焊工的铜箍连接和天津民间绘画技法相结合,移植到风筝制作上,制作成可拆展、折叠的软翅风筝,形成了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和便于携带五大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时人称为“风筝魏”。
  “风筝魏”风筝制作有八大工艺流程,即创意、设计、选料、扎架、彩绘、糊面、试飞、总装。它的风筝面料为高级真丝织物和上等毛竹,全部工艺均为手工制作,能够拆展、折叠,便于珍藏、邮寄、运输,并有变形、鸣响等特技。“魏记”风筝分整体类和组合类两种,从功能上分为装饰型、放飞型、放飞兼装饰型三类。尺寸大小不等,巨型风筝可达上百米,小的只有火柴盒大小。造型有人物、器物、动物等。

展演人介绍:

  魏国秋,汉族,天津人,1961年3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魏国秋生于“风筝魏”世家,18岁随祖父魏慎行、父亲魏永昌学艺,系统地继承了“风筝魏”的制作技术。他在全面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他制作的鹰最大可达数米,形象生动,展翼之状如凌空翱翔,而微型风筝把玩于掌上,又栩栩如生。1988年,魏国秋的风筝作品在山东潍坊举办的全国风筝邀请赛获金奖。1994年,《蝶恋花》、《百眼蝴蝶》、《雄鹰》等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