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惟一“中国茶艺艺术之乡”等称号,是岩茶的故乡。
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大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
武夷山为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喊山、斗茶赛、茶艺等风俗雅俗共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抽拉式方形包装大红袍
中国红
天地方圆大红袍
圆形包装大红袍礼盒
01.多雾多雨、风化土壤的优越生态环境造就乌龙茶的卓越品质
02.350年树龄的乌龙茶树种大红袍及繁殖的茶园
03.乌龙茶鲜叶适宜在晴天採摘
04.乌龙茶制作技艺的“萎凋”是去除水分、促进发酵的程序
05.乌龙茶制作技艺中的“摇青”是根据鲜叶的老嫩、空气湿度和温度来选择“摇青”时间长短、速度和轻重
06.乌龙茶制作技艺的“炒青”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固定已形成品质的程序
07.乌龙茶制作技艺的“揉捻”是使叶汁流出,叶片形成条形或球状的程序
08.乌龙茶制作技艺的“烘焙”是用木炭作为热源,通过眼的观察、手的感知来把握火候,以提高耐泡度、甘醇度的独特程序
09.从古自今的乌龙茶民间斗茶赛是交流提高制作技艺的习俗
10.乌龙茶制作技艺通过传承人“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大红袍制作技艺参展模具照片
展演人介绍:

叶启桐,福建周宁人,1945年11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
叶启桐20世纪60年代师从父亲叶先顺,并从民间制茶师傅身上汲取武夷岩茶的制作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习得一套完整的萎凋、做青、双揉双炒、焙火等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近年来,叶启桐主持了武夷岩茶国家质量标准样本的制作工作,为武夷岩茶产品质量的规范化做出了努力。他著有《名山灵芽——武夷岩茶》一书,对武夷岩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对武夷岩茶的起源与变迁、岩韵的形成、特殊的采制工艺、独特的品饮艺术等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