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刻纸灯”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
展演人介绍:

黄丽凤,汉族,福建泉州人,1968年11月出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黄丽凤自幼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李尧宝、李珠琴,在继承李尧宝传统刻纸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突破。她的作品主要以闽南渔家女、闽南民俗、民间歌舞为题材,运用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等多种手法,体现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形象。她的作品造型既有传统的装饰语言,又有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讲究点、线、虚、实、疏、密的协调,风格简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