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仙居花灯)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系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其发源地在浙江省仙居县皤滩,后延及横溪、白塔、田市、下各、朱溪等乡镇。仙居无骨花灯相传始于唐代,俗称“唐灯”,明清时技艺趋于成熟。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其灯面图案由光线透过刀凿针刺的孔洞留影而形成,其造型方法亦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单灯风姿卓越,组灯气势恢弘,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展演人介绍:

王汝兰,汉族,浙江仙居人,1937年8月出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汝兰致力于钻研花灯的灯面图案和式样,其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单灯主要代表作品有荔枝灯、菊花灯、圆球灯、花蓝灯、宝石灯等;组灯主要代表作品有长旗灯、古亭灯、走马灯等。2004年至2006年,其作品分别获得了宋城首届民间绝艺大赛金奖,第五届、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