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7   星期三   农历三月初九   
专家解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时间:2017-03-29 16:45:00

为了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进传统工艺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的颁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更加充分地理解计划的详细内容和深刻意义,我们特邀专家对计划进行深入解读,并用图解的方式展示计划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以飨读者。

  专家解读

高屋建瓴,擘画传统工艺振兴蓝图

华觉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决策之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做了具体部署;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将振兴传统工艺置于重要地位。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指导性意见表明,振兴传统工艺是振兴中华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之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振兴计划体现指导思想和施政理念的重大提升与转变,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是有深远和决定性意义的,也是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念的。

    通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全文,深感这是一份站在时代和振兴中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具有大局观和战略眼光,经深思熟虑,反复研讨、修改而形成的进取、前瞻、缜密、结实、可行性很强的纲领性文件。

    《计划》指出,源远流长、成就辉煌的中国传统工艺积累了先民们数千年的智慧和劳作体验。品类繁多、富有地域和族群特色的手工技艺遍布祖国大地;涵盖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民间习俗等诸多方面,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拥有巨大的民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振兴传统工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对涵养中华文脉,提升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就业、精准扶贫都有独特的价值。

    传统工艺的传承、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须正确处理一系列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诸如:

    尽管传统工艺的抢救保护已获得很大成就,但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切不可掉以轻心,精准管理和监督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和繁重。

    手艺依仗市场的支撑。为此,有必要拓展手艺制品的营销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举措相衔接,扩大其市场份额,为发展振兴夯实物质基础。

    振兴是最好的保护,创新乃振兴之钥。保护、传承和创新、振兴是可以协同不悖的。承先为了启后,继往才能开来。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的惰性也是巨大的。创新有很大难度,对创新的艰巨性须有足够的估量,坚持不懈,期于必成。

    当前,后继乏人是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最大困难。但同时,我们要看到,近些年来有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到手艺人行列中来,例如云锦研究所原先学法律的蔡向阳,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原先学经济的倪沈健,巢湖掇英轩的传承人、本科毕业的刘靖特约研究员等。相信只要《计划》所采取的有关措施能落到实处,这个困难是有望得到缓解的。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工艺的体制归属没有着落,其学科建设成为一个大的缺口,以致手艺的传承人固然要抢救,手艺的研究者也后继乏人,需要抢救。随着《计划》的制定,传统工艺的学科建设已责有所属。据笔者所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成立了传统工艺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将建立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20卷本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已全部出齐,14册的《中国手工艺》也将于今年杀青。在文化部的主导和支持下,传统工艺的学科建设是会有很好前景的。

    正确处理政府、专家、艺人及社区的关系,是《计划》得到正确实施、走上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之一。建立和实行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发挥艺人、社区的主体作用,形成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看来还有待探索和努力。

    除上述诸关系的处理外,《计划》于“主要任务”部分提出要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提高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及品质,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普及教育等项,考虑得相当周全,且符合当前需要。

    为确保《计划》实施,文件制定了若干保障措施,诸如加强统筹协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服务等。其中,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和鼓励社会参与尤具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手工业为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仅手工业中的工艺美术行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汇额就达到了全国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如今,农业税已全部废除,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该是给传统工艺以反馈的时候了。据估计,目前,手工艺行业的税额仅占全国年总税额的千分之二左右,税全免、税费大减是可以做到的。这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将是巨大的激励和支持。

    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怀、支持和参与,通过《计划》提出的各项措施,使“手艺是个宝,请善待手艺,与手艺同行”成为人们的共识,将对传统工艺振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纵观传统工艺的前世今生,它的当代命运是优于以往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传统工艺振兴的提出比日本滞后了整整40年。从现在起,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我们有望后来居上,臻于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前列。筚路蓝缕,贵在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计划》所提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声音

振兴工艺 弘扬传统

  徐艺乙(南京大学教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日前正式颁布。这一计划的实施,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精神的具体化,将会有效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恢复与重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与发展,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略称。中国传统手工艺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劳动的方式对某种(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与结果。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曾经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推广而逐渐式微。即便如此,有许多如今仍在中国民间流传,成为人们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的重要手段。

    实施《计划》,首先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是伟大的、辉煌的、丰富的,过去的研究注意了贵族的传统工艺品,而忽视了人民群众与生活相关的创造,忽视了相关的工艺技术史,忽视了手工艺历史发展的规律研究。同样,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加强传统手工艺本体理论的深入研究,也要加强应用理论的科学研究,构建起中国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

    实施《计划》,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下,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提高已经具有一定程度技艺水准的手工艺传承人的各方面素养和工艺技术的重要途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要加强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好处,加大学习传统手工手工艺的资助力度,吸引和支持更多的青年人来从事传统手工艺事业,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的问题。

    实施《计划》,要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多个行业发展的宗旨,手工艺的传统就是在历史上不断创新累积起来的,在当代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只是手工艺的创新要求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统是厚重的,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首先要准确地认识传统,吃透传统,对传统的材料、工艺、形态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后进行创新,使当代的创新成为传统的延续。与传统割裂的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民群众说好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当然,实施《计划》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传统材料的替代、传统方式培养人才的学力评价体系、传统工艺知识体系的构建、传统工艺实施过程中新工具的采用、传统工艺实施的经费补助标准、传统工艺品的销售与税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的评估等,都是要在《计划》落实的过程中解决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细致的作风,脚踏实地进行工作,使《计划》的实施取得坚实的成果。

努力继承 坚持创新

  张美芳(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多年来,她以丰富多样的图案、清新雅致的色彩、精致秀丽的技艺享誉中外。苏绣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苏绣传统的继承、发展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本人是一名从事刺绣专业的技艺人员,在多年的刺绣实践中,如何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在刺绣文化的领域里,将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化作思维、实践的元素,融合到每一针、每一线中去,将刺绣事业推向新的时代高峰,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我认为十分及时和必要,这将对传统工艺今后如何发展、怎么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作为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发展,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继承苏绣的优良传统。苏绣包含的技艺、针法十分丰富,单单针法就有40多种。这些都是经过不断的充实、延伸而来的,各自表现的功能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可以说是有章可循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提倡对待传统技艺的态度是:苦练、扎实、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以旁道而行,前辈传给我们优秀的传统技艺,是无数刺绣艺人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特别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名作,更是我们必读的范本,因为这些刺绣作品既是演绎各种针法、技法的实样,也浓缩了传统刺绣技艺的精华,使我们在掌握传统技艺时少走弯路,增加成功的希望。

    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保护。在多年的刺绣实践中,我的体会是: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和坚持创新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传统工艺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代节奏相呼应的,当我们掌握了传统技艺,掌握了刺绣语言针法和技法之后,应不断学习文化艺术,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将静态的针法、技法经过思维的再度加工,不断将继承与创新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其刺绣艺术的动态生命,给人以新鲜感。

    计划对与传承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科学的要求,既要“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又要“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一般与重点结合的方法,既要有普及性的推广又要有领军性基地的扶持。事实证明,一哄而上摊大饼的形式会助长浮夸、重复的模式,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偏离工艺振兴的初衷,要坚决杜绝炒作的不良倾向。真正能代表国家优秀传统技艺、民族文化的工艺精品,需要技艺人员多年的认真学习、沉下心来潜心研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优秀的传统工艺作品表达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更是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传统技艺的结晶。这样的作品能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也将会是一张亮丽的名片,给国际友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对提升国家文化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