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19   星期二   农历二月初十    
论坛
2024.03.07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质量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筹建以来,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在不断讨论和深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向多学科交叉属性与发展优势,明确学理基础...
查看更多
2024.03.07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定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凝练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
查看更多
——《幽兰春晓——“古琴艺术”申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序
2024.03.01
讲到古琴,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因为古琴和我们的中华民族一样,千百年来,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颠沛坎坷和顺逆兴衰,既有过光芒四射、超越千年的辉煌,也有过气若游丝、命悬一线的凄凉。从孔老夫子操琴“弦歌”教化人生开始,古琴就有了“圣人之器”的尊称。在他...
查看更多
2024.02.01
清代以后湖北地方戏曲的生成,以湖北区域的乡土文化为土壤,以清代以前湖北地方区域内的地方小调和地方音乐为养料,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外来戏曲与本土戏曲相碰撞的文化产物。湖北地处华中腹地,长江横贯,汉水北来,九省通衢,四通八达。得益于地理优势,外来声腔剧种沿旱道水...
查看更多
2024.01.29
从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保护案例可以发现,现有司法实践并不区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性质,导致“独创性”为标准的路线以个体主体权利来肢解民间文学艺术集体主体权利,造成保护权利错位和正当性缺失。二元复合是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特质,明确其集体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内在联系是...
查看更多
2024.01.24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范式。因此,本书实际体现出的特点也...
查看更多
2024.01.2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2024.01.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华阴老腔注重唱腔的音韵美感,以及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
查看更多
2024.01.16
记录整理者是民间文学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集接受者、传播者、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记录整理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发生流动,这是客观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他们的身份认同则是主观的,主要受其记录整理目的、语言能力、学术训练以及对传统的...
查看更多
2024.01.11
中国思想对礼、俗的关注始于2000多年前,而且是一个高度成熟、持续的传统。但在晚清礼教批判的背景下,现代学术史中的礼俗研究始于以俗释礼与俗的上升,这一开端引发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现代民俗学更彻底地解构礼的神秘性,最终使得礼、俗越出礼学视野,均成为民俗学的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