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6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八   
藏医药浴法: 极地生命健康的知识与实践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诺布旺丹 创建时间: 2018.12.11 10:04:54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藏医药浴法”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藏医药浴法,在藏语中称为“泷沐”,意为“以水化硬为软”,即通过将人体置于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中,以调节人的身心平衡,实现养生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它发端于藏族的沐浴传统和苯教净身仪轨,演进于《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并赋予藏传佛教信仰观念,成为集医疗健康、生活传统和民间信仰于一体的知识和实践传统。

    藏医药浴法在藏区世代相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信仰仪式、民俗活动及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每年藏历7月6日至12日举行的“沐浴节”(藏语称“嘎玛堆巴”)和“藏药甘露加持仪式”等传统节庆和民俗事项便是这一项目得以实践、惠及民众的主要活动。在沐浴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阖家出动,带上洗澡用具、锅灶和家中所有该洗的衣物,来到河边、溪边、池塘旁洗澡洗衣。洗累了,就地支锅烧茶做饭,饭后又接着洗,有的甚至带上帐篷,野营数日。

    相传沐浴节的传统源自七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西藏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人死畜亡,老百姓纷纷祈祷神灵保佑。佛祖派仙女从玉液池中取来七瓶圣水倒在西藏的河湖池塘中,并于当夜托梦于藏族百姓,告诉他们在清澈的河水中沐浴之后便可消除疾病。第二天,人们便纷纷到河溪中沐浴,果然身体倍感轻松舒服。于是便有了藏族民众每到初秋均前往河溪中沐浴的习俗。

    在西藏还有这样一首民歌:“强烈阳光晒水热,皎洁月光射水寒,待到弃山星(又名太白星,藏语称噶玛日希)升起,清净温暖可沐浴。”传说河水在经弃山星星光照射后变为药水,在此水中沐浴能祛除疾病,如同药浴一般。这些传说和习俗寄托了藏族民众对驱除疾病、获得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其实,用沐浴防疫治病的传统不仅流行于藏族民众中,在门巴族、珞巴族等民众中也极为盛行。

    同时,藏医药浴法的传承和弘扬与藏族天文历算、绘画、雕刻、史诗、唐卡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发展相融合。四川石渠县境内的八荣草原布满了大大小小与史诗《格萨尔》有关的天然浴池数十口,分别以史诗中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命名,有格萨尔大王的药浴池,也有其爱妃珠姆的浴池,还有其叔叔晁同的浴池。民众认为它们都有不同的功效,有的能预防和治愈五脏六腑的疾病,有的能防治皮肤性疾病,而且每个池塘中水的温度和颜色都各不相同,有的温度高达七八十度,有的则三四十度,有的清澈见底,有的色泽昏暗,不一而足。笔者今年8月底专程前往考察调研,那时高原已经进入寒冷期,但到八荣泡浴的游客和民众仍然络绎不绝,有的甚至来自数百公里以外的西藏和云南迪庆等地。他们来到这里,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池塘,每天泡浴数次,以达到防疫、治病的目的。

    藏医药浴法蕴涵着关于人、自然界和宇宙和谐共处的文化密码以及基于这一密码得以创造和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它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又一饕餮盛宴。在新时代语境下,随着人们对藏医药浴法更深层的认知和更广泛的关注,相信这一遗产不仅会得到发扬光大,而且会成为人类发展地平线上矗立起的一座崭新的丰碑和非遗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瑰丽的“雪莲花”。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