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9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二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二:四川非遗馆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7-09-20 08:51:00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发挥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此系列专题,围绕展馆展陈理念、展陈内容、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及运营情况等核心问题,选取部分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进行系统性介绍,旨在增进了解与交流,为各地开展展馆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展馆基本信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非遗馆)是四川省文化厅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于一个单位、两块牌子,位于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是全国较早拥有独立场馆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性中心,现已成为四川省宣传、弘扬、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图1 四川非遗馆航拍全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非遗馆)建设项目于2010年7月经四川省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2011年12月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正式破土动工,2013年5月竣工。整体建筑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是集展馆、剧场、实物库房、数据机房、培训教室、资料档案库、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保护中心。

四川非遗馆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独立运营管理,为此专门成立了展览与数字化保护部,设置了展览策划、展览实施、设计、前台接待等工作岗位,配备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非遗馆的日常运营及管理工作。

图2 二楼展厅

二、展陈理念、内容与技术手段

四川非遗馆致力于打造“巴蜀工匠”展览品牌,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要素,在展览策划、布展等方面注重活态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技术、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人的创造力。在展览展示实物精品的基础上,突出非遗的活态性,积极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让更多观众零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图3 三楼展厅

非遗馆现有临时展厅两个、情景展场一个,展厅面积达2830平方米,每个展厅均配套完善的灯光、展墙、展具等设施设备,具备同时承担50余个非遗项目展览、展示的能力。非遗馆积极丰富馆藏资源,通过征集、捐赠、购买等形式,现藏有40余类项目藏品共2000余件。

 

图4 一楼展厅

展厅一、二楼为临展厅,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策展。2017年5月,非遗馆举办了“羌·时空流变摄影展”;2017年6月,举办了“巴蜀工匠·非遗精品邀请展”、“阆中皮影戏展演”、“天籁之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档案视听展”。开馆至今,共举行了近20场展览。 

   

图5 三楼展厅

图6 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

展厅三楼为常态性展览《四川故事——情景互动展》。蜀绣绣娘端坐窗前飞针走线,摊糖饼的师傅转瞬间就能做出逼真的飞禽走兽,成都银花丝、蜀锦、各种灯展让人目不睱接……数十个精心挑选的具有四川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生动的姿态一展四川非遗魅力。这一常态性展览也在此定格,成为展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窗口。

 

图7 VR游戏体验《燃放孔明灯》

为了丰富参观者的观感体验,增加观展的互动性,在展厅内特别添置了AR、VR等体验设备,用互动小游戏的方式展示孔明灯、绵竹木版年画、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内容,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互动体验。

图8 天籁之音——四川省非遗声音档案视听展

图9 保护天籁之音——走进成都展区

除常规展览以外,展馆还会根据临展特点,积极优化办展方式。如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开展的“天籁之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档案视听展”,主办者在展览中充分利用电台定期播放、二维码扫描收听、现场耳机试听、图书光碟展示、传承人现场展演等方式,全方位、多元化、立体性地宣传展览情况,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四川非遗的视听盛宴。  

三、主要建设经验

四川非遗馆在展馆建设、展陈和运营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建设上要“总体规划、准确定位”。在非遗馆建设之初,要立足本省实际,在展厅规划、结构要求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要积极对接规划院,让其充分理解非遗馆与传统展览馆的不同。在展厅规划中预留传承人活态展示区域,杜绝“橱窗”式展位。要充分考虑灯光、活动展墙、参观流线等展馆具体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努力在设计中体现特色性和差异性。

图10 数据机房

(二)功能上要“麻雀虽小、五脏齐全”。非遗馆建设资金来之不易,要力争完善展馆功能布局,积极把非遗馆建成综合性中心。要统筹考虑剧场、实物库房、培训教室、资料室、机房、鉴赏室等各种功能的区域布局,力争科学合理。四川非遗馆创新采用BM技术,运用3D手段,进行中心建筑三维信息模型建设,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图11 成都银花丝作品《川剧脸谱》作者:倪成玉

(三)展陈上要“突出特色、展现亮点”。从展览规划、选题到展览设计、布展,要区别于传统展览形式,积极整合相关非遗资源,勇于打破地域、级别限制。在借展过程中借助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的资源和社会力量,从展览的文案策划、形式设计到现场布置,让传承人团队充分参与其中,突出体现非遗精品和活态亮点。要根据现有展厅布局,融合非遗项目特点,在布展、活态展演方面下功夫,出效果。

图12 AR互动体验

(四)宣传上要突出“小展览、大宣传”。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每个展览展前、展中、展后的相关活动都要在各类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采用多种宣传手法,让传统与现代结合,多管齐下,借助媒体,扩大影响,从而不断提升非遗馆的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

(五)运营上要“创新思路、统筹考虑”。非遗馆的运营是当前的最大难点。由于非遗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一类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特点,除了自办展览以外,努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在社会影响广泛、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积极筹备相关展览展示活动。同时可以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如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等知名旅游景区内定期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不断扩大四川非遗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运营情况和未来提升计划

2015年9月四川非遗馆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积极推行免费开放政策,每周一闭馆,其余时间,包括周末均正常开放。已组织或承办第五届、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天府六彩荟新年”,“羌风永恒”等各类展览展示,举办培训、讲座、夏令营等活动共计100余场次,累计免费接待群众20余万人次。

图13 二楼展厅非遗小课堂

为了让公众更系统、更深刻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四川非遗馆在2017年组织了32场展览配套讲座,不断扩大受众面、提高影响力。在青少年社教活动方面,今年暑期,非遗馆每周末组织开展非遗夏令营活动,邀请绵竹木版年画、祥巴、风筝扎制、糖画、新繁棕编、道明竹编、成都剪纸、成都面塑等8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到展馆免费授课,每期报名到课的小朋友人数均达到100人左右。2017年4月,还首次“走进社区”,开办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营门口街道花照社区宣传服务站”,普及非遗知识,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非遗力量。

同时,配合展览,展馆还编印、出版高品质的配套书籍,如配合“天籁之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档案视听展”,出版《天籁之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档案》一书,受到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的热烈欢迎,持续有力地扩大并延展了展览的影响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展馆的整体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川非遗馆作为公益性展馆,除了明确自身职能外,未来还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力争让服务尽善尽美。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一是聘用专业陈列研究人才,利用他们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将非遗“记忆”保存并加以研究,将非遗知识通过书本、资料等形式传播,服务民众。二是聘用展览策划型人才,也就是能将文中所提的“记忆”加以“创造”的人,这类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非遗知识外,还能将其用富有创造力并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是聘用一线的服务人员,这是非遗馆中最庞大的群体,包含宣教、志愿者、安保等人员。展馆应在人员上岗前明确其职责,并进行专门业务培训,以确保展馆的各项服务安全、有效、优质,让参观者满意。四是积极吸收社会团体和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作为特殊观众群,除了给非遗馆提供各方面资源的帮助外,还可以从观众视角对非遗馆服务质量的提升献计献策。五是加大对现有人员素质的提升,更好服务各项工作。

图14 多媒体审片室

(二)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科学使用财政资金,在公共免费开放的前提下,努力改进陈列展览的设施、内容,从而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完善观众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如设立咨询台、寄存处、游客休息区等。考虑到某些游览区的路线复杂,可印制中英文对照的导览图,除介绍展馆概况外,还可将展馆特色展览点和主要公共设施标注其中。同时,在非遗馆区内建立非遗传习教室和传承人工作室,为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和观众的观赏、传习体验等提供更为便利的场所和条件。

目前,有关展馆的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四个宣传平台获取,包括:

网站: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ichsichuan.cn)

微信订阅号:四川非遗(scichcn)

新浪微博:非遗四川

官网APP:非遗四川

    五、展馆地址及参观方式

    地址:四川非遗馆(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二段 601号附2号)

    交通导览:

    地铁:地铁四号线非遗博览园站B出口前行1000米左右

    公交:22路、239路、309路、319路非遗博览园站前行500米左右

    开闭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点至17点

    取票方式:参观者凭身份证在展厅领票处领票,凭票入场。人数较多的团队,可以在官网上进行预约,展馆可免费提供     讲解等服务。

    咨询电话:028-65968386

    (文字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经编辑整理;图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杜丽丽)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