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专访新疆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戈弋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 2018.09.19 09:11:00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戈弋,国家一级导演,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7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自治区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戈弋:2017年,在自治区文化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组织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我中心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从前期准备、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项目负责人、学术专员均全程参与,确保工作质量。2017年,我们开展了塔吉克族鹰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库尔班·托合塔西、新疆曲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天禄等7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在记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资料,共拍摄图片1000余张,音视频总量达8TB。特别是对维吾尔族鼓吹乐等项目的代表性曲目进行了完整的记录,为今后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 塔吉克族鹰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库尔班·托合塔西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二是组织实施新疆非遗资料的数字化整理、建档工作。2017年,我们对自治区中心多年积累的田野调查资料和编撰《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新疆卷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民间文化艺术和非遗资料开展了数字化转录工作。该项工作历时近两年,共完成了约695小时的音频转录和1000余小时的视频转录。通过该项工作,我们对新疆近三十年来的文化艺术资料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建档,抢救保护了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

图2 自治区中心开展音视频资料转录工作

三是持续开展非遗项目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要求,我中心持续推进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017年,我们针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玛纳斯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两个项目,分别编制了《玛纳斯保护规划(2016年—2025年)》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规划(2017年—2026年)》。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对项目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有关时间表和路线图。

图3 自治区中心在莎车县开展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规划调研

四是精心组织非遗展示活动。我中心于2017年2月完成了“天山南北贺新春——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网络展播活动,在网站、微信平台上通过图文、视频展示新疆各民族春节习俗,加深了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为推进文化的交流、交融,我中心组织剪纸、石刻、油泥塑等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赴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帕万拉、苏盖特艾日克等八个村进行文化惠民巡展,累计参观人数达2500人次。我们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联合红山网(www.hongshannet.cn)开展了“文化遗产知识竞答”等活动。

我们在开展非遗传播、展示活动过程中,较为注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结合,特别是以非遗进校园、开展线上活动为重点,让非遗保护实践走进民众生活。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涉及多民族的非遗项目展示,力争全面反映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现状。

国家非遗中心:自治区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戈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是自治区级艺术科研机构。2005年,自治区中心正式成立,与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合署办公。目前,自治区艺术研究所(自治区中心)下设研究部、艺术档案部、项目保护部、联络推广部和综合办公室5个部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   

国家非遗中心: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新疆的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戈弋:我认为新疆非遗资源的特点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资源总量丰富。新疆地处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极富艺术感染力的非遗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64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3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麦西热甫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区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5654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18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

图4 麦西热甫

二是底蕴深厚、文化表现形式多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玛纳斯由八个部分构成,史诗长达23万多行,共2000多万字,包含100多位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内容涉及历史、语言、习俗、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被称作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有四个不同的地方流派,以套曲形式存在,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新疆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不仅数量众多,涉及的音乐表现形式、舞蹈种类、乐器种类也十分丰富,使新疆拥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图5 少年演唱玛纳斯

图6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图7 阿依特斯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非遗资源,自治区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戈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是开展非遗立法,规范保护工作。我区是较早启动非遗立法工作的省份,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颁布实施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对自治区非遗保护机构建立、名录建设、人才培养、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使保护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

图8 田野调查工作现场

第二是加大研究力度,强化科学保护。自治区中心一直坚持艺术研究和非遗保护工作并重,提出非遗保护要以扎实研究为前提,坚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全面认识各非遗项目价值。通过长期努力和不断积累,自治区中心现已出版《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学术成果60余部;持续实施“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工程”,现已出版《江格尔》等17部系列专题片和12部系列丛书。这些研究成果为科学认识非遗、保护非遗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图9 深入江格尔史诗流传的牧区开展田野调查

图10 自治区中心出版的各类研究成果

第三是开展多类型保护传承基地建设,丰富保护载体。自治区先后在全区命名了7类共91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其中包括20个非遗传承基地、28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8个非遗展示传播基地、8个非遗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基地、15个非遗教育普及基地、5个非遗研究培训基地、7个非遗特色景区景点。这些保护传承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自治区开展科学的分类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搭建了平台,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非遗保护传承的队伍中来。

第四是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3月11日,我国第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即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建立以来,以刺绣项目为核心,通过高校、企业与地方的合作,深入探索了传统工艺振兴路径,提高了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品质,拓宽了展销渠道,有效促进了就业增收与精准脱贫。目前,已建立起3家民间手绣工坊、230多家合作社,刺绣从业者增加到8000余人。

图11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提供)

图12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刺绣及服饰展示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自治区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戈弋一是加强理论指导实践。我中心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长期以田野调查、项目记录为主要工作,始终坚持研究为保护提供依据的工作理念,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为促进非遗项目的科学保护,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全国学术研讨会”“玛纳斯国际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并针对新疆花儿、新疆曲子等项目开展研究性保护工作。这些工作既能让专家学者深度参与非遗保护过程,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也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交流互鉴,在总结梳理中不断提高保护实践水平。

图13 2010年7月召开的首届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全国学术研讨会

二是注重传播工作。近5年来,我中心统筹举办了一系列非遗专题活动。在全区连续举办5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网络展播活动、6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5届“新疆曲子文化节”,支持各地自行举办宣传展示活动2000多场次,已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同时,利用国家艺术基金、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多次选派非遗项目的相关团体和传承人赴海内外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扩大新疆非遗影响力。

图14 “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网络展播活动网页

图15 2016年,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西安市开展“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展”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2018年,自治区中心的工作都是围绕哪些方面开展的?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戈弋:一是积极开展非遗保护队伍建设。结合我区艺术研究和非遗工作实际,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专业骨干赴全疆开展非遗培训、艺术研讨、宣传展示、业务指导、基层调研、记录拍摄等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

二是积极加强合作交流,参加非遗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各种对外展示交流活动,宣传展示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精华、增强民众对新疆历史文化的了解。

三是积极利用好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平台,加强与新疆师范大学“疆锦工坊”、新疆大学“新疆手作·花之毡·各民族刺绣”和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机构或平台的学术交流合作,促进新疆传统工艺振兴。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自治区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戈弋:2016年3月,我中心开通“新疆艺术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jyishuyanjiusuo),并设置“热点活动”“新疆非遗”“关于我们”三个栏目,用以展示宣传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和成果。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戈弋:非遗保护不仅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还与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众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等息息相关,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重任,在非遗记录、保护、传承、弘扬过程中努力彰显遗产价值。

文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除已标注来源的图片外,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