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专访海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莫青桥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 2017.12.28 14:57:10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莫青桥,国家一级演员。历任海南省歌舞团副团长、海南省琼剧院副院长、海南文化体育公园管理中心主任。2013年11月起任海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海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莫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莫青桥:2016年省中心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非遗资料记录与保存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非遗中心组织实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完成试点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资源采集、上报等工作。

二是完成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共完成口述速记稿45.3万字,拍摄视频216.9小时、图片1.49万张,录制音频95.6小时。

图1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羊拜亮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

三是完成黎族藤竹编技艺、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沉香造香技艺、海南粉烹制技艺、椰胡制作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共6项传统技艺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数字资料片摄制工作。

四是完成45件(套)黎族服饰实物征集工作,进一步扩充了省中心保存资料的类型和数量。

二、加强非遗传承能力建设

一是主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琼侨歌谣传习培训工作研讨会,邀请专家、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共同探讨琼侨歌谣的表达、传唱和传习方式。举办为期3天、50人规模的琼侨歌谣传习班,以理论讲座和现场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教授琼侨歌谣。

二是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委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海南(椰)雕刻传承人群的研习交流活动。

图2 海南(椰)雕刻传承人群研修班开班仪式

三是指导文昌市文化馆开展为期4天、65人规模的南海航道更路经传习活动培训。

图3 南海航道更路经传习活动

三、开展非遗宣传与展示

一是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二届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非遗活态展示,以及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海南省民间美术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2016瓦莱塔不夜城系列活动。

图4 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的非遗展示活动

二是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举办“亚洲风情,博鳌‘心’动力暨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活动。

三是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第七届海南省黎族织锦大赛、第三届海南民间传统技艺大展、薪火相传——海南非遗图片巡展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图5 第七届海南省黎族织锦大赛

图6 薪火相传——海南非遗图片巡展进校园

四、深化非遗理论研究

一是与海南大学更路薄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南海更路簿暨第二届海洋文化研讨会,积极倡导对南海非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此外,还参加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更路薄历史文化专题座谈会暨《南海更路薄》图书发行仪式及纪录片《我们的更路簿》首播活动,从非遗视角对更路薄的保护思路提出新见解。

二是推进省中心课题成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来自田野的研究报告》出版工作。

除上述工作外,2016年,省中心还持续开展了多项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履约报告的撰写;组织实施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评选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莫青桥:省中心于2007年挂牌于海南省群众艺术馆,与省艺术研究所合署办公,属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现从事非遗工作的有5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

国家非遗中心: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南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莫青桥:受海南岛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素影响,海南的传统文化续存状况稳定、良好,非遗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元特征,且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回族婚礼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海南传承至今。

图7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同时,海南非遗中也有不少项目有着浓厚的海洋文化和华侨文化特征。妈祖祀奉、祭兄弟公出海仪式、南海航道更路经、临高广船制作技艺、临高渔谚、临高渔歌、琼侨歌谣、福山咖啡焙炒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或源于海南先民对海洋力量的崇拜,或源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源自于海上商业贸易往来的兴起,无论如何,都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8 黎族藤竹编制作技艺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独特、丰富的非遗资源,海南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莫青桥:2005年以来,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省非遗保护工取得了一定成绩。海南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6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人,其中去世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7人,其中去世12人、退出2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个;传统技艺类、传统表演类非遗传承村11个;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馆5个,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教学基地17个。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比较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因其较为珍贵且存续情况不佳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海南省开展了一系列举措,改善该项目传承环境,激发其传承活力。这些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省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因此,我想以该项目为例来谈这个问题。

图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总体上看,海南省非遗保护工作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

一是开展立法保护,完善法规制度,建立保护工作领导和责任机制。除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非遗相关法律规章外,我省自2009年至今,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先后制定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办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保护培养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为包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内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按照相关程序,我省先后认定该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名,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5名。

2010年,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5个保护单位所在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2011年,领导小组将三亚、陵水、琼中、昌江4个该项目传承人较多的市县扩展为成员单位,扩大了项目保护范围。此外,还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对该项目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并按照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制订该项目保护五年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根据计划检查落实情况。

二是开展整体性保护。为鼓励和支持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省文体厅下发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村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村申报工作的通知》,启动传承村的评审和认定工作。传承村即省内拥有一项或多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在传承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公认的社会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社区。2012年以来,我省先后命名了五指山市的通什镇番香村、通什镇番茅村,东方市的东河镇西方村、大田镇报白村、大田镇玉道村等11个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村,并在传承村建立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的传习所,在所涉及的5个市县文化馆建立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传习馆。

传承村的认定是我省非遗整体性保护的一个缩影,这一举措使非遗保护从某个项目的个体保护扩展为项目、传承人、社区、群体的有机串联,相关群体和传承人可以更为方便、集中地开展项目实践和传习、交流活动,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传习馆同时也成为了非遗项目相关培训和展览的场所。这些做法对增强传承群体的整体保护意识、调动区域内传承活动的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10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

图11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习)馆

三是开展生产性保护。2013年1月,省文体厅下发通知,启动了我省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命名工作。2013年3月,第一批6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布,其中涉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有3个。2014年,海南合田旅业有限公司、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我省还通过提交材料、组织召开座谈会、安排调研等方式,积极建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府部门和传承群体的共同努力,目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和其他传承骨干创办了生产合作社,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织当地黎族妇女生产、销售黎锦产品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为该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做了有益尝试。

四是开展数字化保护。省中心历来注重项目原始一手资料和相关实物的采集工作,先后征集黎锦实物500多件(套),涵盖黎族五大方言男女服饰、省级以上传承人作品,包括龙被等珍稀品类。对于这些资料,我们计划在数字化处理后,将其录入数据库进行建档、管理。通过参与国家非遗中心组织实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我们进一步整理了有关该项目的各类数字资源,并对其做了详细著录。此外,我们还依照省文体厅下发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资料片制作规范》,拍摄制作了60分钟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数字资料片。这些记录、保存工作不仅为后续的资源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为后续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莫青桥:省中心与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艺术研究所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因此,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把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相结合。

2014年,省中心开办公益性质的海南群众文化大讲坛,并把非遗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聘请非遗专家和传承人为公众讲述和展示我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和普及非遗保护专业知识。截至目前,大讲坛已成功举办了60多期,成为了我们的一大文化品牌。2015年,海南群众文化大讲坛入选全国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

图12 海南群众文化大讲坛之公期习俗

我们在大讲坛的举办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一是立足群众,把讲座办到广场上。在广场上举办公益文化讲座无需花费太多的经费和人力就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开放的环境能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休闲轻松的氛围有助于调动民众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座的互动环节中。

图13 海南群众文化大讲坛之儋州调声

二是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轻松活泼。我们多采取老师讲课配合现场展示及与群众互动的方式。比如,举办传统舞蹈类讲座时,老师边讲边舞,同时也有一些舞者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现场进行表演,并邀请民众随老师共同起舞。这种半露天开放式讲坛接地气、受欢迎、人气旺,适用于热带地区群众夜生活,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群众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非遗主题的大讲坛也使公众对我省的非遗及保护传承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效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2017年,省中心都是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的?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莫青桥:2017年省中心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继续开展“儋州调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宝山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开展古法制糖技艺、文昌鸡养殖与烹调制作技艺、黎族服饰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资料片拍摄;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海航道更路经涉及的老船长、渔民等传承人群的口述史记录工作。

二是开展以“薪火相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捕捉文化生命瞬间”为主题、以海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征稿活动。

三是在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海南省非遗宣传主场活动暨第四届海南民间传统技艺大展,以及薪火相传——非遗图片巡展进校园活动。

四是充分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积极努力推进海南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的制定;起草《海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与《推动海南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海南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莫青桥:目前,省内的非遗宣传平台主要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hnsfy.org)和“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ID:Haiqyg)。另外,《海南群众文化》内刊和海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群文世界》栏目也是宣传展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

图14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莫青桥:我本人是2013年底才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一开始觉得自己像一个门外汉,但得益于之前长期从事民族民间舞蹈和地方戏曲相关工作,一段时间后我逐渐进入角色。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我愈发感觉到从事这项工作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一份执着、热爱和情怀,更需要进行一番扎扎实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文字: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