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8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保护
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赵欢 范筱悦 创建时间: 2019.04.23 14:39:00

摘要:花祭是以神事和歌舞为基调举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日本爱知县北设乐郡地区。花祭在每年秋季到冬季之间举行,该祭祀活动遗留有室町时期的艺术特征,深受当地居民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花祭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作为最早提出“无形”类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国家,日本在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今天,花祭也面临着诸如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等诸多问题。考察花祭当前的保护现状,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当前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运作。通过观察日本社会不同群体对花祭的研究与保护的参与甚乃至利用,我们能够深层地理解当前保护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意义。

关键词:花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践

作者简介:赵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科博士研究生;范筱悦,(日本)名古屋大学人文综合研究科硕士研究生。

一、花祭简介

花祭(日语发音:Hanamatsuri)是日本霜月神祭的一种,也是日本的一项古老的祭祀活动。信仰霜月神祭的人们认为,太阳的力量在冬至日前后为一年之中最弱的时期。而通过神乐祭祀,太阳的活力可以得到恢复。花祭别名“花神乐”,当地人也简称为“花”。这项祭祀活动同时也被认为有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泰的功能。有关花祭的起源已无从可考,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起源于镰仓时代(12世纪)或者室町时代(14世纪)。而当前花祭的形式,据说是从江户时期流传下来的。有关花祭中“花”的含义,说法众多。这个含义会随着不同的地域表达着不同的意味和感情。常见的说法,认为花是“极乐净土的莲花”,民俗学家折口信夫认为“花”意味着自然万物的生命之花,花是果实(事情成功)的前兆等等。[1]43

花祭在日本民俗学界是十分有名的,民俗学家早川孝太郎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调查花祭,直到现在,花祭依然是日本民俗学界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宫崎骏曾受到长野县的霜月祭祀(与花祭属于同一神乐系统)的启发,创作出了著名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在我国民俗学界,周星先生曾发表过有关花祭的文章[1],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花祭的流程和内容。顾朴光先生曾经也发表有关花祭论文[2],文章从演出形式、五方观念、水火崇拜等方面比较了花祭与我国傩戏之间的异同。另外,日本学者樱井龙彦也曾发表过论文[3],文中以日本乡村地区人口严重减少为大背景,讨论了如何传承该民俗文化的问题。这些文章对花祭的基本情况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笔者于2017年11月-12月跟随名古屋大比较文化研究室学佐佐木重洋教授多次前往爱知县的东荣町以及长野县的饭田市上村町进行考察。本文主要以该考察的过程为线索,通过对花祭的保护现状,尝试讨论日本当前民俗文化保护体系的运作情况。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在非遗保护背景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保护非遗的意义所在。

二、小林地区的花祭

小林村在行政上隶属于日本爱知县北设乐郡南东部东荣町的西北大字振草村,根据农林水产省的调查,全村现有人口53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间,北设乐郡范围内的十一个地区都会举行花祭的祭祀仪式。小林地区的正式活动在十一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但其准备工作要在十月或者更早的时候进行。例如“こも作り(编草席)”、“切り草作り(雕纸装饰)”、“漬物作り(腌菜)”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提前准备。据小林花祭保存会的大垣先生讲,以前人手多的时候,上述工作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完成,而近年来老龄化严重人手不足,他一个人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编制一张草席。现在在佐佐木一行人的的帮助下,大概两个小时便可以编制完一张草席。此外,雕纸的制作需要用裁纸刀比照版图制作,细节的处理很费眼力和腕力。这些准备活动都在小林地区的公民活动馆里举行(图一),据说这里以前是一所废弃的小学。

整个花祭的程序十分复杂且冗长,以笔者所举小林花祭为例,完整的活动整个活动多达40多个环节,时间为第一天早晨七点到次日的凌晨三点。按照时间顺序,花祭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招神—祭神—送神三个阶段。正式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小林花祭保存会的人开始布置会场。花祭举行地点在小林的“諏訪神社”。该神社的规模不大,只有一间本殿,本殿对面是一间大屋子,这栋建筑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空间,也是举行花祭的主要场所(图二)。如图二所示,会场由雕纸以及神树(日语表记为:榊,学名为杨桐树。)的树枝围成结界。除了正常的祭祀道具布置,工作人员还要为前来观看的游客准备布置一些公用设施(移动厕所、引导标志等)。会场布置工作大概要进行一整天。11月11日早晨7点,花祭正式开始。神职人员这一天会穿着神道教正式的装束,通过迎水、请神等一系列神事将神水盛在会场的大锅中。经过一系列神事仪轨,锅灶里的水也就具备了神性和净化污秽的力量。有关神事的具体细节以及内容,注释1提到的文章中已经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虽然花祭会因为地区的不同略有变化,但因为文中所提到的“月村”与笔者所讲的小林村距离十分接近,都同属于东荣町。因此,有关花祭具体内容部分不再赘述。

图2花祭会场

从内容上看,花祭主要分为神事与“芸能(艺能)”两个部分。神事基本上集中在整个活动的开头与结尾,期间多为艺能表演。表演由舞手和鬼的舞蹈构成。舞蹈种类繁多,有花之舞、三人舞、四人舞等。舞蹈多由3-4名舞手来表演,他们都是本地的青年人或儿童,年龄在5到40岁之间,舞手们穿着富有神道教特点的服装表演。不同的舞蹈还会使用不同的道具,比如神乐中常见的象征稻穗的铃铛,神树的树枝、扇子、降魔杵等等。据介绍,花祭中舞蹈的种类有40多种,内容很丰富。舞蹈间隙会有“鬼”的表演,其表演动作则较为单调。扮演“鬼”的人头戴极富特色的面具,不同的面具显示不同的身份,小林花祭要登场的“鬼”主要有山见鬼、茂吉鬼、凤来鬼等。每一个“鬼”还也使用不同的道具,比如开山鬼手中就拿着一把大斧子,神职人员每年都会绘制新的道具。无论舞者与“鬼”的肢体表演,还是其所使用的道具都有着一定的含义,表现着即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味。祭祀期间,神职人员不间断为舞蹈配乐,乐器有笛子和鼓,音乐旋律极富日本特色。通过这些仪式,人们也希望来年能够祛病消灾。

到午夜一两点中的时候,即便是会场内的气温也非常低了。人们开始显露疲态,但花祭的最高潮也是出现在这个时候。这个环节称作“湯ばやし(yubayashi)”,该舞由四名舞手表演,期初为比较欢快的节奏,随后节奏便越来越快,周围的人群也跟着喊“te ho he ho he to”的口号,一起欢呼。随着音乐与呼喊的节奏不断重复,人们似乎都处于一种被“催眠”的状态,不由得都跟着舞手跳起来。快到最后的时刻,舞者会用手中的刷子(由稻杆扎成)蘸着锅中沸腾的水洒向四周正在欢快起舞的人们。据说被浇到越多的热水就会与有越多的福气,第二年便无病无灾。整个表演活动结束以后,神职人员会进行送神仪式,请各路神明返回原所,并分食神馔(用一根筷子蘸着吃粘稠的粥)。等到整个花祭结束,已经是午夜两点。笔者一行与花祭保存会工作人员一起清理会场、将面具等道具搬至神社的仓库等等。至所有的工作都结束时,已经是午夜3点。以上便是花祭大致的情况。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