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8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十    
专家说端午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时间: 2019.06.07 10:01:00

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求吉和辟邪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两大基本主题。端午节也是如此,划龙舟意在祈福纳祥,而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意在压邪禳灾。然而,与其他节日不同,端午节是唯一一个注入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传统节日,它表达着民众自古就有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崇高的精神,也是时代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在端午节,我们获得爱国主义精神感化,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自觉,年复一年,积微致著。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千年端午,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它的生命力源于端午的温情,挂艾、浴兰、佩香囊等卫护生命的习俗,至今服务着人民生活。端午是一个有灵魂的节日,纪念先贤,让我们的民族永葆家国情怀,这是端午节日传承不息的生命动力,更是我们巍巍中华的精神源泉。端午是历史的节日,也是面向未来的节日,我们的家国因为端午等传统节日文化的周期浸润与振奋,显得格外温润与崇高。

陈连山(北京大学教授):

端午是一个被赋予了特殊想象的日子。最初,人们想象它是最凶险的日子,五毒横行,邪气丛生,端午节的主要民间习俗都是用来对付这些危险的。制作“五毒”剪纸、吃“五毒”菜、“五毒”饼,是为了对付具体的5种毒虫;悬挂艾草、菖蒲,缠五色线,佩戴香囊是为了对付抽象的邪气。竞渡最初也是驱除邪气与瘟疫的手段,后来人们又赋予竞渡以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忠臣孝子的道德涵义,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王宪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端午节是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节日之一。一是端午节呈现出文化建构的多样性,不同地区有不同释义,这使得端午节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乡土气息;二是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纪念屈原所弘扬的爱国精神、龙舟竞渡所展现的拼搏担当、插艾草戴香包表达避瘟祈福的美好愿望;三是与端午有关的文人创作、民间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等文化互动推动了端午文化的革新,使其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时,不断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文人传承和乡民传承两个系统。其中,乡民传承根植生活、沿袭传统,指向端午节护佑生命的文化精义;而文人传承将屈原粘附于端午,是文化人价值追求和情感皈依的表达,它被大量记录在文献之中,不断被主流话语所渲染和张扬。这两个系统充满交融与对抗,富含情感冲突和价值博弈,共同促进端午文化薪火相传。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来源于传统挖掘与文化创新两个方面。五月初五也是浴兰节。历史上,端午引人注目的习俗是佩兰花、浴兰汤。但如今,这一雅致的传统似乎鲜为人知。民间这一习俗是否已经消失?其实不然,在江、浙、沪、闽等地,佩兰习俗还在传承,这种多元的文化形式值得弘扬。复兴浴兰节、推广兰花种植等也是端午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向柏松(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端午节在2000余年的传承中历久弥新,这与其自身强大的持续性生命力是分不开的。端午节内在生命力强盛,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衍生出新的习俗,不断丰富节日的内涵;端午节地方融合性强,能在适应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在各地生根开花;端午节历史文化融合性强,能在多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不断延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本报记者赵若姝采访整理)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