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6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八   
刘魁立:非遗传承与传播
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魁立 创建时间: 2019.10.11 09:29:00

编者按:“大匠至心”杭州沙龙一年一度相约至美丽的大运河畔,迄今连续举办四届,为非遗传承保护阐发学术观点,分享实践范例,提供科学方案。今年“大匠至心”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杭州沙龙以“新时代、新传承、新探索”为主题,观照非遗当代价值,推进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保护成果与人民共享。我们期待“大匠至心”杭州沙龙在各方支持推动下,成为引领非遗传承保护理论与实践的风向标,基于此,将陆续推出本届沙龙的系列观点论述。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自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背景下,我们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大家共同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的进展。无论是在立法保护方面,还是在积极开展保护传承工作方面,都成绩斐然。在非遗代表作的名录,在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建设方面,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方面,都创造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非遗的保护和弘扬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广大民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对促进社会和谐及文化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有像我们今天所做的这样,对非遗传承保护如此关切,做得如此认真;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有像我们今天所做的这样,把非遗传承保护同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建设结合得如此紧密。

非遗就其总体而言,其持久赓续,当然主要依赖传承人群体的关爱、保护和代代传承。所以非遗保护的核心在于保护传承人队伍,在于非遗项目真实传统的维护。所有社会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传承大军当中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你我都是传承人。有些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说我是传承人,你过年吗,只要你过年,当然你就是这一个习俗的传承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这样那样的一个传承人。

在非遗传承保护的过程中,传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应该说明什么是我所理解的“传播”。传播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以及相关媒体、单位或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有关非遗的信息展示、传达、扩散给非遗公共空间以内尤其是以外的广大人群,藉以提升对非遗的关注、珍惜和价值评估。

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有两翅才飞得高远。

通常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往往把传承和传播连在一起表述,没有强调传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果仔细分析,这是两项性质并不完全一致的活动。当然,每一次的传承活动,都包含着传播成分在内,因为传承人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慧和技能的展示,都具有公共性,都不可能没有受众群体的参与。讲故事要有人听;演戏要有观众看;民间手工艺的物质成品也要有人享用。这样看来,传承本身也是一种传播。如果没有传播,传承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我们应该有一点自我批判的精神,有一点反思才行。当我们说某某项目已经濒危,或者说很危机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举出这样的例证来说。比如说传承人年纪比较老了,好像这个队伍年轻人比较少了,传承人越来越少了。责任在他们吗,责任不在他们,责任在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刚才已经讲到,每一件事情都要有受众的,都是在一个公共环境里,或者公共空间里存在的,没有受众就没有传承人,就没有传承这样一件事情。一棵树,我们看到它倒在那里,枯萎了,好像责任是在树,对不起,是因为它没有生长在那个地方,从地里拔出来了,没有阳光、空气、水分,责任不在树,而在那块地方。这个地方如今变成了水泥的,我们就好似水泥。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责任是在我们身上。

有的时候,我们会提问,说是年味少了。原因在哪里,难道是因为过去的饺子和今年饺子不一样了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放鞭炮了吗,难道是因为“洋年”圣诞节比我们的年更有意思吗,不是的。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年”的兴趣变淡了,年味少了不是“年”本身的责任,而是我们对“年”的感情变得淡了。我做过一个调查,到腊月的时候所有的理发店都要加班的。我曾经到过澡堂,搓澡的话要等四个小时,他说接待的顾客比平时多六倍。什么原因?就是人在过年之前要重生一次,要理发洗澡换新衣服。这还不够,我也去做过调查,这个时候大城市垃圾桶是干净的,那时候垃圾已经改变性质,是要往屋里面扫的,它变成了财富,不能扫出门去。过去过年还要要重新刷墙,等等这些年俗,就是表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重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过去老人给孩子们的钱说得很清楚,这是买笔记本的,这是买早点的,如此等等,没有特定的名字,而过年时的钱有特别的名字,叫做“压岁钱”。平时我们也尊敬老人,为什么在这时候重新磕头。过去我们在一起工作,昨天还在一起上班,今天要重新打一个招呼,互相问候“过年好”。相互要拜年,什么道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构,重新确定长幼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人的重生、环境的重构、关系的重建,这就是我们的“年”。但这个意义我们现在怠慢了,觉得“洋年”戴红帽子,留白胡子老头变得特别有意思,实际上我们的年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意思,忘掉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年味不是淡了,是我们对它的情感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受众,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传承是很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播工作有专门的规定:

(1)县级以上政府的职责(第三十二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非遗的宣传、展示。

(2)有关组织机构的责任(第三十四、三十五条):学校(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新闻媒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非遗知识、交流和宣传、展示等的保护义务);公共文化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文艺表演团体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

(3)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传播,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承场所、开展相关资料搜集和整理、出版等活动。

(4)另外,国务院还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机构、传播单位的事,更是整个社会和每个人的事。有关非遗的学术会议是传播,非遗展示、非遗进校园也都是传播。传播能够彰显传统智慧与技能的深厚内涵和情感的伟大力量。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位浙江的师傅非常了不起,他家里的人病了,生活并不宽裕,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四年左右的时间,完全不考虑所谓经营问题,他一味在琢磨怎么能够烧出来鱼鳞纹这样的瓷器。大家都知道胎体收缩系数和上釉收缩系数不一样,正因为它们彼此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开片等,就出现冰裂纹。他在几年中不断钻研,究竟胎体收缩系数怎么和釉的收缩系数配合,达到像鱼鳞式的开裂情况出现。这位金老师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完全掌握它的规律,太不容易了。过去是几千件里或许有这么一件,但现在要它怎么样,它就能怎么样。

徐朝兴也是浙江一位大师,他有一次把自己的胳膊伸出来,肱二头肌像馒头一样,这还不算,他没有指纹,因为六七十年一直在拉坯,他的指纹都看不见了,一辈子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就不枉此生。

说到传播,有一位还不是国家级的大师,我们叫他徐大师,他是做婺州窑的。他几年里到处宣传,有一次,他到学校里跟学生说,你们给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给他们一个惊喜,暂时先不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拉坯,做出自己的手工来,徐大师帮助烧成瓷器。到第二年的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把孩子们妈妈都请来,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给妈妈,平时有的人到了这样叛逆的年岁时,不大愿意在家里听父母的话,或者主动跟母亲说一些非常亲切的话。到这个时候拿着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茶杯跟妈妈说,妈妈,我平时不怎么听话,可是我做了一件瓷器,一个茶杯,当您累的时候就放在桌上沏一杯茶,想一想我过去不听话,但是我是真心的爱你,所有妈妈都哭了,这就是传播的力量,可以改造孩子们的心理。

这位大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也是我特别受感动的。他到监狱里看望一个重刑犯,刑期比较长。犯人做了一个瓷器,徐大师帮着烧制并将它卖了,拿着二十几块钱交到重刑犯手里时,他泪如雨下,说今后知道怎么做一个人,怎么做一个好人,而且能够自食其力。这就是传播。传播不仅会把这样一个手艺地位提高,同时也能改造人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翻制、转换和广泛散布。它能够而且应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1)鼓舞现在的传承人群,提升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2)为未来广大的传承人群提供后备力量。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自身也是对非遗对象的研究过程、本体分析过程和价值评估。

(4)传播会丰富广大人群的非遗知识,从而提升群体对非遗的价值评估和深厚情感。

(5)促进非遗交流、借鉴,从而推动其发展和推广。我国各项名录的公布,教科文组织的各项名册,除它们本身具有的诸多涵义、功能外,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方式。

(6)动员整个社会力量推进非遗传承。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发挥非遗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靠社会群体的巨大力量。而唤起和动员社会群体的力量,则要靠传播。这样才能留下宝贵的历史传统与智慧、留下手艺、留下精神、留下中国心!

说到传播,我觉得有下面的几层意思:

传承的实践活动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传播的过程。例如,曲艺的演出场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公共空间,曲艺传承人在进行传承实践,面对受众也就是在传播。在有的情况下,非遗实践是隐含在它的物质性成果当中的,并没有直接显现出来,还有许多如非遗项目的历史信息、价值评估、情感表达等非遗信息,这些就要通过其它方式进行传递。

关于非遗的这种“宣传”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在于提升关注、珍爱和保护的热情。将非遗的传播作为与传承并列的一个专门的话题提出来,具有重要意义。有动员全社会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关注度和积极性的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各国签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关于“保护”的具体说明中就包含多项宣传传播的内容。

有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传播好像是可信的,实际上有的时候不怎么可信,就是因为传播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外在的力量干预。既然是外在的一种干预,那么就应该是努力让这种干预和原来事物本质相一致。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不仅是毁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误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可能我们做传播的,比如说我在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应该努力的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映出来,而不能对它做某种曲解,自以为是的一种认识。

既然传播这样重要,于是就要对传播提出较高的要求。要真实传达传承的宗旨,传播非遗要抓住核心,要着重宣扬传承人群的可贵精神、非凡智慧与高超技能的激情。

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传播运用数字化手段,有了无比广阔的受众范围和无比巨大的影响力。今天,由于获得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持,非遗的传播工作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传播把部分人的智慧技能和活动推广到整体社会,为大家所共享、共爱、共同保护。传播使传承者部分人的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变成全社会声势浩大的行动和情感,同时使某个地域或民族的非遗具有全人类意义,受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注和保护。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