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8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十    
郎富平:非遗保护与传统——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方向
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 2019.11.13 09:11:00

编者按:“大匠至心”杭州沙龙一年一度相约至美丽的大运河畔,迄今连续举办四届,为非遗传承保护阐发学术观点,分享实践范例,提供科学方案。今年“大匠至心”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杭州沙龙以“新时代、新传承、新探索”为主题,观照非遗当代价值,推进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保护成果与人民共享。我们期待“大匠至心”杭州沙龙在各方支持推动下,成为引领非遗传承保护理论与实践的风向标,基于此,将陆续推出本届沙龙的系列观点论述。

非遗保护与传统——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方向

郎富平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主任、副教授

我主要讨论三方面内容,一是旅游为什么需要非遗;二是旅游需要哪些非遗;三是旅游如何借力非遗。

一、 旅游为什么需要非遗?

旅游需要非遗是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甚至更早之前,旅游也是很牛的,因为当时旅游系统隶属于外办,属于事业接待,很多是跟外宾打交道的。那时候中国人总体没什么钱,只要是个旅游景区,基本上都能赚钱。现在不一样,旅游已经转入买方市场,旅游景区太多了,酒店也太多。但是我们会发现好的景区非常热闹,差的景区门可罗雀。这是因为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游客也发生了变化。游客现在更有钱、更有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缺少时间。他们更加紧张,需要舒缓心情。游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可能更注重文化内涵,这也就对非遗产生了需求。同时游客也更加注重地方特色,注重互动体验,这些要素对于非遗进入旅游行业,都是一个很好的节点。

关于非遗,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认为非遗至少可以说在历史上,或者在曾经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区,它肯定是一方人的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所以才能传承下来。而旅游发展到现在,也不像在以前是一种奢侈品,旅游也是当下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必然会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生活方式。旅游也好,非遗也好,我们都是想通过它们传播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发现拥有文化的旅游,是旅游成为一种引领生活方式的必备条件。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旅游没有融入文化,那肯定是跟僵尸一样,或者是跟行尸走肉一样。

在众多文化体系中,我们又认为非遗是激活传统旅游的排头兵,或者说是一种当然的代表。因为很多文化元素,可能无法运用到旅游当中,或者很多人不愿意用,比如传统的墓葬,或者一些传统文物,这些东西除非是特别知名的,游客会感兴趣,但大部分可能是曲高和寡的,或者说老百姓接受不了。而非遗不是这样,非遗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它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能能够更好地与旅游进行融合。

非遗有时候是一个地方的一扇窗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多的时候非遗可以是一种品牌,成为引领旅游发展的品牌。重要的是非遗也需要传承,以前的生活方式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非遗也需要传承和发展。只有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才可能让外来游客对当地的非遗产生自信。这是第一点,从市场需求的角度。

第二从政府角度来讲,从国家总的发展方向来讲,要求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强调“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前旅游系统有产业融合、全域旅游,现在基本都不讲了,现在只讲文旅融合。浙江省是文旅融合的主要阵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万亿产业”,当中有两大“万亿产业”跟我们有关,分别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特色小镇里面的四大功能,其中有两大功能为旅游功能和文化功能。政府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就要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最后一个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其实是最高度的自信,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自信的建立特别重要。

二、旅游需要哪些非遗?

在文旅部正式组建之前,原来文化口也好,旅游口也好,各自都已经有相应的准备或者有一定的基础。比如旅游,以浙江省为代表,各个地方已经有很多的非遗转成4A级景区、5A级景区,像缙云烧饼这类非遗美食在很多景区可以见到。旅游口以前也做了很多准备,原来有一个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目录标准,在遗址遗迹景观表和人文活动类里有文化的元素,其他基本上就没有了。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重新修订了标准,很明确的改成了历史遗迹,分为物质类文化遗存和非物质类文化遗存,当中列举了非遗的主要类型,这个标准自2015年开始修订,实际上已经做了准备。

其次,现在浙江省在推广旅游风情小镇,以“六风”为特色,无论是“自然风景”“民俗风情”“餐饮风味”“特产风物”“人物风采”“建筑风貌”,都跟非遗的元素息息相关,这也是文旅融合非常好的基础。

三、旅游如何借力非遗?

旅游其实非常简单,总共12个字,前6个字很多人都知道的,旅游传统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让非遗激活旅游传统六要素,第一个就是“吃”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是吃货,游客到其他地方去旅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的问题,无论是报团出行还是自驾游,“吃”是第一位的。游客肯定是喜欢吃当地地道的东西,也就是当地的非遗美食。如何将非遗美食引进酒店、餐馆、街区、景区,这是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是“住”,就像这次沙龙的主会场,也是跟非遗密切相关的。现在各种非遗主题的或者说具有非遗元素的民宿、酒店,甚至有些酒店单独有一个楼层是主题房,这种类型的住所以后会越来越受欢迎。

第三是“行”,这里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是景区内部的一些特殊交通方式,这些交通方式本身就是体验活动,比如“龙舟”“十里红妆抬轿”等,都可以融入旅游度假区。

第四是“游”,文旅融合之后,褚厅长提出原来文化口的文博场馆要创建A级景区,像今年中国丝绸博物馆提出创A级景区。比如龙泉青瓷博物馆,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都是国家4A级旅游区,还有开化的“根宫佛国”。

第五是“购”,即旅游商品,这块的市场非常大,旅游行业做得好的话,商品销售收入可以达到整个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属于最佳模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性内容。

旅游的后6个字是最近新兴的六要素,分别是“商、养、学、闲、情、奇”。

第一是“商”,现代环境背景下,如何在商务会议、会展当中融入非遗元素,像很多景区已经开始请非遗传承人和项目入驻,设置非遗主题会场。

第二是“养”,即“养生”,现在的游客越来越注重养生,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当中有很多可以与养生相结合。

第三是“学”,接下来省里将重点推广“研学”,今年年初公布了浙江省首批“研学旅游营地和基地”,非遗是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现在浙江省第二批申报也已经开始启动,“研学”不仅仅是旅游和文化系统的事,研学基地的项目是教育部门在推,只要是教育部门认可的研学基地,必须进入中小学生日常学分的打卡点。

还有是“情”,即“情怀”“寄情”,很多传统文化,比如活字印刷术等,如何通过它们燃起人们以前的情怀,因为现在人的感情实际上是比较孤寂的,通过旅游、非遗可以激起我们的情怀。

最后是“探奇”。这也非常重要,它是很多网红打卡点的必备要素,如何让非遗扮靓旅游氛围、环境,我们需要认识到,现在尤其是95后、00后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可能刚开始对一个地方的文化不了解,但是他们对于通过非遗元素来扮靓的旅游环境和设施特别感兴趣,喜欢到这个地方拍照、发朋友圈,这是表层意义的,可能跟年龄有很大的关系,非遗还要极大地融入旅游景观和设施。让非遗真正走进我们的心灵,融合创新是关键,用通俗的话就是让游客“看到就想玩,看到就想拍,看到就想买,看到就想吃”,这样就成功了。

最后谈一点想法,非遗自身该怎么办。今年暑假我花了一个多月走了浙江省大部分地市原来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从丽水龙泉、湖州、嘉兴到台州等都跑了一圈。我去了江山的“廿八都”,“廿八都”曾经的文化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它当时在四省边界,来往商人非常多,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姓氏文化。但最近他们说要保持传统、原真,保证原汁原味,反而拒绝外来的人到那里创新、创业。我觉得这就违背了它本身的精神,对它来讲如果只允许本地人在当地进行非遗传承和保护,可能是非常难的一种选择。非遗传承,更多的是需要继承和发扬。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