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建时间: 2020.09.18 09:47:0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以非物质为存在形态、满足人们文化需要为目标、世代传承为纽带的传统文化表现形态。我们常见的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体育、传统医药、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礼仪等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等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的行业门类总称。它与文化遗产相聚合,就形成了与其相关的文化产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传承策略

以数字化手段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归类、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性传承保护,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跨国界、跨平台、跨学科合作与共享。一是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数字记录、数字勘测、数字复原、数字解读、数字集成等方式,把碎片化信息聚集起来,实现数字化与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二是建立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信息库。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元素,如图形符号、典型纹样、地域属性、时代特征、色彩体系等进行系统性识别、专业化分类、永久性保存和一站式检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动态传播和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以法律化手段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871年,日本就颁布了《古器旧物保存方》,加强对传世古器旧物的全方位保护,这是日本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案;1950年,日本又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这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重要法典,它将所有类型文化遗产全部写入法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详细界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2011年,我国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构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

以教育手段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面对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化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以教育手段来培养人才。一方面是发挥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内容纳入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业,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吸引学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中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另一方面是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验平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规范化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合作,建立开放、公共、互动的国际对话交流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研究。

发展策略

加强非物质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提升非物质文化市场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长期文化要素积淀和信誉凝练的文化“品牌”。打造非物质文化产业品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影响力,一要抓住传承人这个创建品牌的关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诸多“老字号”“百年老店”等老品牌,要发挥传承人在文化品牌构建中的关键作用。传承人既了解自身品牌特色,又掌握品牌的传统技艺,以开放心态将传统品牌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创建新品牌,扩大品牌效应。二要抓住传统技艺这个创建品牌的核心。发挥传统技艺的独特作用,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特色,创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三要抓住文化精神这个创建品牌的根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取文化精髓,吸收文化艺术养分,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元素,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韵,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非物质文化产业品牌。

加强非物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非物质文化产品竞争力。非物质文化产业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提升非物质文化产品竞争力。首先是利用现代科技提升非物质文化产品价值。把互联网+、VR、AR等高新科学技术元素融入非物质文化产品设计,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增强非物质文化产品魅力,提升非物质文化产品价值。其次是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物质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传统非物质文化产业存在产品单一、生产规模小、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手工制作向机械化生产转化,扩大非物质文化产业规模,提高非物质文化产业生产效率。最后是利用现代科技促进非物质文化产业融合。拓展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渠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渗透,增加非物质文化产业跨行业衍生品,健全非物质文化产品开发创新体系。

加大非物质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提升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生命力。在我国非物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缺乏资金是阻碍产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根据地域差异、文化差别制定出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将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赞助、补贴、奖金等方式,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非物质文化产业聚集区,创造性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要拓宽非物质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非物质文化产业支援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产业开发,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推动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