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任鹤林:“朱仙镇年画"一词始于何时?
来源:“非遗中华”微信公众号 作者:任鹤林 创建时间: 2021.04.19 10:25:00

年画最初的形式是门神,门神、灶神年画在汉代即有其雏形,然宋代以前为手绘。北宋中晚期都城东京(今开封)“市井皆印买门神”。门神画采用雕、镂版套印,方才成为商品。宋皇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年画技艺传入江南,明清之际在全国得以普及。木版年画艺术历经宋元明清数代,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然“年画”一词初见于晚清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中。    

from clipboard

北宋时已有“门神”一词”,但此类雕版刷印纸质年画同称为“纸画儿”、“时令画”。明清以来,北京所贴用年画多来自北方年画产地杨柳青,故称“卫画”、“画贴”;江浙一带称“花纸”、“欢乐图”等。从北宋算起到门神的造型、题材及制作工艺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贩卖门神的画贩仍成“贩卖桃符者”。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收到开封木刻家刘岘所寄的年画后的日记和复信中称:“河南门神一类的东西。”鲁迅论及传统木刻年画时,均称“花纸”。可见当时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普通百姓,均称年画为“门神”。可见,年画一词并不流行。

中国木版年画虽肇始于北宋开封,但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中原民众始终称其为“门神”、“码子”、“耍货”等。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改造旧年画”运动如火如荼,马基光、张景豪、李耘森、张云彤等多有新作问世并入选全国美展,但仍未提出“朱仙镇年画”、木刻“新年画”之称谓。    

from clipboard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遇经济困难,不少厂矿企业,大专院校“下马”。郑州艺术学院美术、音乐专业并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设立艺术系。著名版画家刘铁华来汴执教。他初来乍到,即与开封市副市长王子珍先生一起骑自行车遍访市内及朱仙镇乡间作坊和艺人。1962年冬正式建立“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隶属龙亭区手工业管理局,杨东春担任年画社主任。社址在开封市东大街路南(解放电影院西隔壁,后迁西大街)。画工朱鸿欣,雕版艺人朱永敬、董德祥、李广亮及印工郭太运等进入该社。短短3年,年画社整理出旧木版年画50余种,创刻新年画20余幅。后“文革”兴起,新旧年画和雕版皆焚毁于“破四旧”运动,年画社被迫解散。可见,“朱仙镇年画”之名称源于1962年冬开封市成立的年画生产合作社社名。“文革”中,积极倡导,筹建,开封年画社的河大教授刘铁华先生却因“推崇封建迷信”而备受磨难。 

from clipboard

1965年开封年画社部分职工和领导合影

北京年画收藏、研究专家王树村曾多次来汴收集年画。他以《朱仙镇年画》为题,在1964年元旦《河南日报》发表文章,对开封年画的创新寄予厚望。“朱仙镇年画”一词首次见诸报端。笔者在北京王树村先生寓所,发现一大批印制精良的传统年画和新年画。据他当年的记录本查证,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品种外,其中“西厢记”、“送京娘”、“杨八姐游春”、“闹书馆”等20余种传统年画均在“文革”中毁失,成为开封年画艺术界永远的缺憾。而年画社所生产的新年画却所幸保存下来。有解放初期民众庆祝翻身解放的《打鼓唱歌多快活》和《保卫和平》,有歌颂公社化的《以社为家》和《人民公社万岁》等,见证了这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画发展史。2000年夏,笔者又在豫东永城发现了新年画《全民皆兵》,系开封雕刻名店“松竹斋”后人朱永敬25岁时所刻,其雕版技艺至今无人比肩,仅一张存世,弥足珍贵。

from clipboard

1960年代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旧址(东大街路南,原解放剧场西邻)。1963年王树村拍摄于开封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还处在极“左”思潮的禁锢之中。刘铁华先生仍痴心不改,率先在香港《美术家》杂志发表文章,向海外介绍古老的朱仙镇年画艺术。学兄梁育湘走村串户,遍访市内乡间艺人,店铺、店主逐一登记,耗其心力,令人感佩,却英年早逝......。1977年开封地区文化局局长周鸿俊,首倡恢复成立朱仙镇年画社,并在危难之际,急中生智自命年画社第一任社长;年画社成立后,搜寻、整理残旧传统年画史料,同时出版的胶印年画全国发行。又是一个短短的三五年过去了,年画事业历尽艰辛,又走过了一段艰难发展的里程。可见“朱仙镇年画”的称谓其历史并没有那么悠久。

from clipboard

如今,朱仙镇年画所揭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愈来愈被学术界所珍视。如果没有刘岘的学识和慧眼,哪会有河南年画与鲁迅先生结缘;如果没有刘铁华先生的执著,哪有“朱仙镇年画”的称谓和“开封新年画”;如果没有王树村的收集和“文革”中冒死转移和保护,这段历史将永远是空白;如果没有周鸿俊,哪有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如没有中央美院和鲁迅纪念馆及王树村家藏这三宗民国时期年画原作,朱仙镇年画的研究、复刻,必将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这些珍贵的史料是开封文化的根脉。目前已被翻刻的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却无人过问!    

from clipboard

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旧址

开封作为中国木版年画之发祥地,为何至今难寻一幅旧年画之存世品?饮水思源,是刘砚、鲁迅、刘铁华、王子珍、王树村、周鸿俊,是他们在朱仙镇年画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开封人不能忘记他们!在朱仙镇年画的发展史,开封文化史上他们应是重彩浓墨!然而,这段不算太长的历史,却如此鲜为人知,一些人对此却有意回避、淡化、对年画被毁的现实视而不见?最近有人又以“约定俗称成”为由,百般阻挠对其进行勘误和纠正为其不作为推卸责任。我们不能只重“申遗”而淡化保护,搞挣钱而搞破坏性开发。每一个以年画引以为荣的开封人、年画人,应该为年画做点什么?  

开封年画艺术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其复兴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左右而求索。

任鹤林简介:

from clipboard

任鹤林

1949年出生,河南兰考人,197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79年始有作品参展、发表,1980年加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1979年参与筹建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并先后担任该社总编辑、副社长。

现为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民营)馆长、40多年来,致力于木版年画技艺收集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在专业报刊上发表30余万字论文,且视角独到,观点鲜明。其专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英日文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优秀图书出版一等奖。

2015年担任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国木版年画珍本(河南卷)》主编,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整理复刻的《鲁迅藏开封木版年画长卷》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并由上海世博会永久收藏。2012年将所整理的开封年画全部捐赠给河南省美术馆。这批藏品并被文化部列为优秀展览项目在全国巡展。先后在北师大,河北大学,中国印刷学院,天津师大四川美院、四川大学及省内河南大学,郑卅,轻工大学、财经学院及多高校讲学兼职授课,收徒十余名(不含在校生)。

曾多次受文化部、国家出版署派遣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马耳他、南美三国(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尼泊尔、南非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文章来源:原载2006年《开封日报》艮岳副刊,略加删改(2021),授权发布。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