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8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十    谷雨 谷雨
人类活的珍品和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和挑战
作者:任敦姬 创建时间: 2006.05.17 10:43:03

人类活的珍品和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经验和挑战

[韩] 任敦姬

  在今天的陈述中,我将简要介绍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当然,并不是仅仅韩国有这样的保护项目,但韩国在保护其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些遗产如果不是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很可能现在早已经不存在了。另外,同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要求有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因此,有必要简要介绍韩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方面的经验和其意义。

  韩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其人口的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随着60年代以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许多人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在此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和西方化的同时,旧的生活方式在迅速地消失,老的艺术、仪式和其他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也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旨在确定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使这些被现代文明置于消亡边缘的文化表现形式得到保护,使他们能够继续得到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游戏、仪式、武术,以及其他有关的艺术和工艺,还包括食品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技艺,而这些产品应该表现地方特色和非物质文化。这种没有固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听到或者看到的艺术和技艺进行传播的。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并使其继续得到传播,那些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艺的人就应该得到承认并受到鼓励去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别的人。这些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人被称作“技艺掌握者”,但在韩国的口语中将他们称为“ingan munhwaje”,意思是“人的文化遗产”,翻译成英文后就成了“活的人类珍品”。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体系机构在韩国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说,文化遗产就是指那些过去的建筑和其他一些有形固定的东西,由于它们的艺术价值而应该受到保护。按照那样的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实体耐久性,总是在变化,这样就很难将他们与物质的东西一起列为文化遗产。

  另外,在被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中,韩国独特的民俗占了决大多数。许多人认为民俗与上层社会的高雅艺术相比是下里巴人,具有孩童味道,认为它们是不值得保护的。这就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障碍。许多人认为这些遗产应该被毁掉,而不应该得到保护。结果,没有人愿意学习民间艺术,因此他们的失传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趋势。民谣是同过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使过去的生活方式消亡,民谣也必然会随之失传。介于上述这些情况,我认为如果没有推行一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体系,许多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可能早已经消亡了。

  韩国政府于1962年通过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法律基础。在这个保护计划中,确立单个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几个步骤。如果地方自治团体提出申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就被派去做实地考察研究,并准备项目确立的报告。韩国文化部下属的文化遗产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审议,决定推荐的项目是否具有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是否突出地表现了地方特色。如果报告说明,项目符合以上标准,委员会就将其确定为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另外,为了使这个项目得到继续传播,委员会还判定其原始形式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并确立能够最佳表现这种形式的人为“活的人类珍品”。然后,这个人就被要求继续表演或者制作这个项目。在集体项目诸如戏剧表演、仪式等情况下,一个人不能表现其艺术和功能特点,一个群体就被确立为这个文化项目的“活的人类珍品”。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仅把确立遗产项目作为目的,而且要提供这个文化项目得以继续传播的体系,这个传播体系有严密的结构。那些被确立为“活的人类珍品”的人被要求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可以无需缴纳费用而得到培训。韩国政府给那些“活的人类珍品”每个月相当于850美金的生活补贴,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他的特殊待遇,这些特殊待遇提高了“活的人类珍品”们的地位。在过去,韩国的艺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而现在文化遗产体系不仅仅给予这些艺人经济补贴,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这些文化项目传播的培训包括三个阶段:

  1.初级教育:由那些“活的人类珍品”决定初级知识,给予学员初级的训练。根据“活的人类珍品”的推荐,最优秀的学员可以参加选拔获得奖学金,被选拔上的人从政府那里获得固定的奖学金。2.高级学员教育:那些接受过初级培训的学员要经过“活的人类珍品”考核,那些经考核。有了高水平艺术技艺的被选拔为高级学员。3.初级培训助理培训员。那些具有出色能力的高级学员帮助“活的人类珍品”训练初级学员和其他高级学员,这些助理培训员也从政府那里领取固定的津贴。

  最终,继承体系有六个级别:初级人员、高级学员、助理培训员、“活的人类珍品”候选人(那些继承了现在“活的人类珍品”的人)和荣誉“活的人类珍品”。最后一个级别包括由于年龄原因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承担培训任务已经退休了的“活的人类珍品”。

  现在,一共有109个项目被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13人被指定为“活的人类珍品”民间艺人。目前共有302名助理培训员,2473名高级学员和92名拿奖学金的初级学员。个人或团体的“活的人类珍品”民间艺人每年进行一次公开演出,展示他们所传播的技艺。除此之外,政府还修建专门用于此类演出的场所。通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修建这样一些文化传播的场所,当地的文化得到了传播。当然,演出都进行了录音和录像以及文字资料的记载,从而使这些资料能够长期保存。

  在过去的40年里,通过这样的努力,那些本来会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播。在1999年举行的民意调查中,79%的韩国公民认为“活的人类珍品”体系为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不过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40年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经验的积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有些人质问是否有必要去人为地保护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文化就像流水一样,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变化是自然的,应该认识到一种文化当其功能已经不为人们所需要时,消亡是自然的,新的文化的产生取代了消亡的文化。因此,许多人对人为地保护消亡的文化提出了质疑。

  而那些赞成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则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他们认为决大多数从社会中消亡的传统文化常常象征性地代表一个民族,代表他们的民族同一性,也代表他们的政府,非西方社会特别强调这一点。当然,也有许多古代文化在西方国家消亡,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对西方的社会而言,消亡的文化也许被认为是他们自己的文化,但新产生的现代文化也是他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非西方社会的人民来说,即将消亡的文化是他们自己的,可是新引进的文化则是外国的,特别是西方的文化。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传统音乐,韩国比较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被称之为pansori的一种史诗音乐。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人向往西方也开始喜欢西方音乐,诸如歌剧和流行音乐。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歌手才会有机会演唱这种古老的史诗音乐,靠演唱这种史诗音乐根本无法为生。韩国演唱西方音乐的歌手和欣赏西方音乐的听众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韩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这种史诗音乐可能早已失传了。今天,尽管许多人欣赏西方音乐胜于喜欢古老的史诗音乐,但他们仍然把史诗音乐看作是自己的音乐,而把歌剧和流行音乐看作是西方音乐。因此,人们认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一个团体独特的文化认同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同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追溯到具体的历史时期。实际情况是他们构成一个具体社团不断延续并表现的一种遗产。这样不断变化就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如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到保护的话,就很难确定其哪一种形式应该被确立为保护的形式。有一些学者认为在遗产被指定时,其所拥有的表现形式应该得到忠实的保护。他们坚持认为遗产应该有一个传统的形式,应该尽量保持其在被指定为保护遗产时所表现的形式。

  那些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则批评说不承认变化就等同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僵化了,或者就如同制作动物标本的人一样,将遗产变成了标本。他们强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变化的社会情况应该在遗产表现中得到反映。他们认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标本式的形式会失去兴趣,因为今天的观众没有过去的观众那样的欣赏口味。

  许多民间艺术,比如戴面具的舞蹈剧,表演者佩戴面具讥讽统治阶级,而其戏剧性是通过舞蹈和台词表现的。这种民间戏剧很快就失去了观众的青睐,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种戏剧被列为文化遗产,那些能够表演这种戏剧的人被列为“活的人类珍宝”艺术家,以使他们能够教授别人。这些艺术家忠实地将他们的表演技艺传授给了年轻人。在那些得到传授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中,一些人认为这些剧的内容太老了,不会对现代的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为了使这种戏剧对现代人产生吸引力,他们主张用剧的内容来批评当代的政治家或者大公司的老板,而不是讽刺过去时代的统治阶级。他们认为在台词方面,应该使用现代的语言,而不是古老得年轻人很难懂的语言。

  那些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他们被列为遗产时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人则认为,就像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放置在博物馆使后代能够从中获得灵感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当作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产物对未来的创作产生影响。他们坚持认为,如果我们认可变化,传播变化了的形式,那么老的形式就会消亡。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韩国的校园,老形式的佩戴面具舞蹈戏剧成为反正统的人民文化运动的典范,另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乐队音乐成为samulnori发展的典范,而后者在当代年轻人中非常流行。

  虽然那些支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形态的学者们考虑到了以上的问题,但他们还是认为在迅速发生变化的韩国,传统形式必须得到保护,否则他们就会消亡。他们质问如果新的形式被确定为保护的遗产,而与此同时旧的传统形式则消亡了,那么保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那些表演佩戴面具舞蹈戏的年轻表演者则认为,这些戏剧为了适应某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在历史上就曾发生变化,本身就有着变化的历史,而今天只不过是延续过去的过程而已。他们认为除非承认变化,否则文化遗产就会在观众面前成为僵化和没有生命的东西。

  结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的形式是否应该保持并在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表演,是否应该认可变化和在多大程度上认可变化的问题上,学者、团体和个人之间意见分歧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未来选择世界文化遗产时有可能会受到同样问题的困扰。

  第三个问题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单独项目的分类。这些项目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相似的变种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每一个表演者传播自己的版本。如果这些不同版本之一被列为国家的文化遗产,而其最富于艺术性的表演者被指定为“活的人类珍品”艺术家,那么极有可能在被列为遗产的版本得到传播的同时,其他地方和个人艺术家的其他变种版本被排除在被传播之列。这是因为国家承认一项遗产和一个表演者,实际上赋予了其文化上的权威,那么其他艺术版本的继承者就会贫乏,而最终很多变种就会失传。如果试图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具有更广泛的多样性,那么就应该考虑一种方法,能够超越被列为遗产和没有被列为遗产的民间艺术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当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使他们继续得到传播方面,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我很遗憾今天只能陈述这三个问题。40年前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和“活的人类珍品”艺术家体制的实施,使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实施了4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也带来了我们正在面对的新问题,正如以上所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开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即产生了新的问题。韩国在其“活的人类珍品”艺术家体制运行中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开展的类似的项目,会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韩国特有的,我们希望与我们分享经验会使别的国家获益。

(编辑 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