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20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三   小满 小满
浙江桐庐:非遗成为美丽乡村的“原动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徐小龙 沈红霞 创建时间:2016-12-20 09:22:00

美丽的富春江

浙江省美丽乡村非遗保护现场会议

浙江桐庐古村遗风

荻浦古戏台

浙江桐庐尚志堂百寿宴

富春江婚俗

浙江桐庐非遗民俗活动

    每天清晨,天刚破晓,袅袅炊烟便在浙江桐庐县合村乡的上空升起。此时,制作绣花鞋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爱华已开始带徒弟飞针走线了。合村乡是桐庐省级非遗旅游主题小镇,古老的绣花鞋是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陈爱华得抓紧完成各地客户下的订单。

    此刻,在桐庐其他乡村中,桐庐剪纸、钟山石雕、莪山畲乡红曲酒、新合索面等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非遗的品牌项目传承人,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些传承人如今已成为农村致富领头人。

    政府为非遗保护“鸣锣开道”

    “桐庐非遗保护工作能取得成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今,有4种力量推动桐庐的非遗事业发展,那就是政府主导力、政策推动力、社会吸引力、部门指导力。”桐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璟说。

    据介绍,桐庐县于2012年被纳入浙江省文化厅公布的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桐庐县根据省里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县非遗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保护载体建设、品牌活动打造、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投入。桐庐县政府整合全县人、财、物、项目等资源,为非遗保护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是由该县编委下文建立县非遗保护中心,该中心为具有独立法人的财政全拨事业单位,有4个正式编制、6个临聘人员编制;二是明确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职责,为指导全县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并对非遗项目进行研究开发;三是县非遗保护中心办公用房设在叶浅予艺术馆内,同时建立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等场馆,用于非遗宣教展示活动;四是落实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非遗保护经费150余万元,如举办重大非遗活动可另外申请专款。

    至此,桐庐非遗保护工作实现了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办公场馆、工作职责“四明确”,有效推进了非遗事业发展。

    打造非遗保护“特色载体”

    从2015年开始,每周末晚上,桐庐剧院的门口便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持票入场观看大型演出《春江花月夜》。这台演出完美呈现了桐君传说、富春江传说、富春江渔歌、畲族民歌、十六回切、传统民俗、桐庐剪纸及桐庐传统古民居营造等非遗项目。这台美轮美奂的演出,是桐庐文化旅游的又一张金色名片,更是传承和宣传桐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色载体。

    在桐庐,这样的非遗特色载体有:

    一是非遗场馆建设气象新。为更好传承非遗,留住乡愁,桐庐县注重抓好非遗场馆建设,借助社会力量,突出以点带面,力求小中见大,形成与旅游资源、传统产业集聚的具有乡村风情特色的非遗场馆。目前,桐庐县已先后建有10个非遗馆(展示室),主要有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胡家芝剪纸艺术馆、桐君中药文化非遗馆、畲乡民俗馆、江南非遗陈列馆等。地处偏远的合村乡,投资1500万元建造了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以民间绣花鞋为主题的民间文化艺术馆。此外,全县有60余个行政村文化礼堂内建成了非遗展示室(厅)。这些场馆充分展示了乡村非遗魅力。

    二是非遗品牌活动深入人心。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庐剪纸,是桐庐县的非遗“大牌”。为弘扬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桐庐县出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庐剪纸保护意见》,每年县财政拨款20万元作为桐庐剪纸补助奖励资金。在剪纸场馆建设、鼓励出人出作品的同时,借助全国性的活动,桐庐县还不断加强与全国剪纸名家交流。2004年以来,该县已连续举办了5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加强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剪纸艺术的交流,促进了剪纸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剪纸产业发展,并有效提升了桐庐剪纸项目的影响力。

    同时,桐庐已连续6年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系列非遗专项活动,如“龙舞春江·福满桐庐”元宵舞龙、民间文化“达人秀”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展示、非遗图片展等。6年来,共投入200余万元恢复了深澳高空狮子、江南彰坞狮毛龙、百江稻草龙等10余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桐庐县还深入开展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非遗“五进”活动,每年组织专项非遗体验、非遗培训活动达100余场。

    三是借用舞台打造“非遗平台”。除了大型地域文化剧《春江花月夜》外,2015年桐庐县越剧传习中心还创作编排了以省级非遗项目“十六回切家宴”为内容的越剧大戏《白云源》,参加2016年“西湖之春”艺术节暨杭州市新剧目汇演,荣获优秀剧目大奖。

    通过打造这些特色载体,桐庐非遗已广泛走进社会,走近民众,让非遗在广大百姓耳濡目染间深入人心。

    让非遗融入美丽乡村

    近年来,桐庐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迅猛,特别是国家级的“一会一论坛”举办,让美丽桐庐、美丽乡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大提升。为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力,提升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促进农民增收与成果共享研究,2016年桐庐县推出了“乡村创造力——桐庐县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发展行动计划”。

    此项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乡村创造力——桐庐县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发展行动计划”,巩固、深化桐庐的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城乡联动,加大对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设力度,将民间文化、传统手工技艺等融入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充分挖掘、展示和传承乡村文化“活”的灵魂,着力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内涵。

    桐庐县不断加大实施“乡村创造力——桐庐县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发展行动计划”的力度。桐庐县非遗保护中心以合村乡的非遗旅游主题小镇、江南荻浦的非遗旅游民俗村、富春江石舍村的慢生活非遗街区3个试点项目为载体,切实做好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力促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将非遗文化资源巧妙地转化成美丽乡村的内涵、转化成促进农民增收的资本。

    “先试点、后扩面”是该项目的推进方式。2016年以来,先在美丽乡村精品村或非遗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或几大主平台,按照“可观可赏、能娱能商”的要求,采用特定区域(如古村古街、乡村文化礼堂等)集中展示和融入游览点位配套等方式,在适宜的民宿充分展示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示范,进一步打造精品亮点。

    非遗传承,应该是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乡村创造力——桐庐县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发展行动计划”依照“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非遗保护原则,按照“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理念和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农村非遗生活化、农耕场景舞台化”的思路,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匠艺人搭建平台,加强了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如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在美丽乡村建设非遗保护中因村制宜,实施了“古生态整治提升、古建筑修缮利用、古文化挖掘传承、古村落产业经营”工程,着力打造古风荻浦,在百年古戏台开展传统戏曲表演、建设剪纸艺术馆、开设村级非遗图书馆、挖掘传统小吃等,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精品村,2016年游客达150余万人次。以荻浦村为主的桐庐江南古村落景区也被评为国家4A景区和浙江省非遗旅游民俗村。

    又如,桐庐县西北山区的合村乡,围绕民间文化当地绣花鞋的特色,着力打造浙江省非遗旅游主题小镇,投资5000万元建设非遗民俗文化街,呈现当地绣花鞋铺、铁匠铺、篾匠铺、木匠铺、雕刻铺、传统小吃铺、民间文化艺术馆等非遗项目,成为村乡非遗旅游的亮点,被评为国家3A景区和浙江省非遗旅游主题小镇。

    再如,富春江镇石舍村的慢生活非遗街区,将非遗项目融入到该村的民宿,建成了红茶馆、石绘馆、古民居陈列馆、传统小吃馆、国学馆等11个非遗项目点,成为桐庐乡村高端的民宿文化经济。

    据了解,“乡村创造力——桐庐县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非遗保护利用开辟了新平台,而且为美丽乡村增加了新内容,更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路子。桐庐稻草人在乡村展出后,通过游客将影响扩大到全国,带来了巨大商机:这些精美的稻草作品获得江苏、天津等地客商的青睐,订单不断。桐庐县非遗灯彩项目传承人申屠飞东,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金额达60余万元。而合村绣花鞋、莪山红曲酒、钟山石雕、新合索面等一批非遗品牌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也成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头人。

    下一步,桐庐县将重点围绕试点推进与政策配套,强化非遗平台的设计与完善,加强非遗项目与成熟型人才的选录与招引,加强资金等因素保障的联动、协调与对接,力争将试点做成亮点,通过引领示范,实现非遗文化落地美丽乡村,实现效益最大化,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乡村创造力价值。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