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7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十    
激发“非遗”传承内在活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广禄 创建时间:2016-01-18 09:15:00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年。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如何培养传承人便是其中之一。

  1月13日,由文化部主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300余人与会,围绕“非遗”保护和传承人培养等话题展开研讨。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表示, “‘非遗’的生命在生活,要将它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中。”但由于师从、派别等传统观念和地域等因素影响,许多传承人特别是偏远地区传承人容易形成封闭式传承氛围,不利于技艺的创新、提升与融合发展。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认为,文化流变使一些“非遗”传人已不再是文化的持有者,而成为单一的技艺实践者。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良提出,“非遗”传承人群在网络产权保护、“非遗”保护等知识点上也存在空白。

  学者认为,要保证“非遗”有序保护传承取得实效,必须从总体上提升传承人群的综合素质。同时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非遗’传承人应当成为传统工艺的研究者、地域文化的守护者和当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开拓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表示。

  2015年4月,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以试点为基础,2015年11月,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据了解,研修研习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则与目标是“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