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丰宁试点“非遗+扶贫” 贫困户妇女炕头上就把钱挣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白波 韩春明 创建时间:2019-02-02 10:38:40

“为啥对剪纸有兴趣?因为剪纸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面对提问,毫村沟门村宋桂兰的回答让记者颇有些意外。

宋桂兰已经78岁了,她所在的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是著名的剪纸艺术之乡。去年4月,丰宁在土城镇毫村沟门村建起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这让宋桂兰又拿起了撂下多年的剪刀。

截至目前,丰宁已建立8个这样的非遗扶贫工坊,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接到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订单,学员们的日子有了新盼头。

丰宁文化底蕴深厚,丰宁满族剪纸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9年和全国各地的剪纸一起以“中国剪纸”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石俊凤是土城镇人,几年前非遗扶贫工坊尚未建立,凭着对剪纸文化的热爱,石俊凤就在毫村沟门村办起了非遗剪纸培训。“剪纸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丰宁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去年年底,还有贫困人口25941户、56708人,贫困发生率16.8%。如何让贫困人口持久稳定脱贫?丰宁想到了自己的非遗宝库。在毫村沟门村已有经验基础上,去年4月开始,丰宁在毫村沟门村、土城镇张百万村、五道营乡五道营村等村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邀请石俊凤、国家级剪纸非遗传承人张东阁等为贫困户授课,传授剪纸、布糊画、木作技艺、铁艺灯笼等非遗技艺。

在丰宁,贫困户妇女到地里忙活一天,能获得100多元的收入,如果参加非遗培训,工具、场地、材料都由县里提供,用丰宁文体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的话说,学员回到家里,“在炕头上就能把钱挣了”。现在,长期参加培训的学员已经有300人,但县里觉得这个数字还是太少。

据了解,在跻身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后,丰宁又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下一步,我们要努力为非遗产品找市场、找销路,帮助参与培训的贫困人口增收,尽快摆脱贫困,让文化助力精准脱贫。”张艳玲说。

有培训辅导室,还有剪纸作品展室,在毫村沟门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几间平房是专门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置的场地。工坊建立后,石俊凤每周都来做一次培训,如果不能亲自来,就让自己的徒弟代劳。

在丰宁,上了年纪的妇女大都接触过剪纸,但真正把剪纸作为一项技能来学习,甚至靠它挣上钱,绝大多数人是没想过的。“我们原来剪得不规范,比如从哪儿下剪子最合适,原来都不知道。”宋桂兰说,石俊凤上课,会从细节入手,由浅入深,手把手地教大家。到现在上课快一年了,学员们的剪纸技巧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

“村里太穷了,啥也没有。参加培训做剪纸,能挣上钱,大家也有兴趣。”47岁的赵华珍是贫困户,她告诉记者,毫村沟门村长期参加培训的有30人,随时还有新人加入。这两天,她听说县里又接到1万张新的剪纸订单。

小小的剪纸,怎样实实在在地发挥扶贫效益?张东阁坦言,非遗扶贫是个慢功夫,高质量的作品需要长期培训,而且不光是剪纸,传统非遗都还要在如何更好走向市场方面动脑筋。“有了订单,老百姓就能尝到甜头。”

丰宁开展非遗扶贫还不到一年时间,效益或将逐步显现。据了解,去年11月,扶贫工坊的产品已经到北京恭王府参展,进行宣传售卖。此外,除了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订单,丰宁还将在中国马镇、七彩森林神仙谷等丰宁知名景点设立“非遗+扶贫”商品专区,推动学员增收。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