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同饮一江水,携手非遗路——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
来源:“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04-30 08:52:00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2018年各地的工作站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研培君将在近期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各工作站在探索振兴传统工艺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有效措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本期走进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了解其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模式。


工作站名称: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

成立时间:2016年7月

驻站单位:上海大学

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加强传统工艺指导,加快人才培养。

二、通过培训、交流、对话活动加强创新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拓展。

三、充分利用工作站文化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民族品牌。

涉及项目:唐卡、德昂洒智、银饰锻造等

相距2600公里,海拔相差4200米。上海和果洛是对口援建城市,也是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一部分,同饮一江水。

2016年7月,上海大学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充分利用青海果洛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以及驻站单位的资源优势、学术优势,发挥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加强传统工艺指导,推动交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不断拓展传统工艺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和增收, 探索出一条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8年,青海果洛工作站紧紧围绕“教育与人才、产品与市场、展示与推广”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

教 育·人 才

工作站通过非遗研培班和远程教育等形式,为传统工艺提供人才保障。

千人培训:在果洛非遗传承人“千人培训”计划下,工作站已举办14期培训班,培训学员近840余人。其中,在南京旅游学院、上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研培院校分别举办了餐饮、手工技艺、唐卡培训班,不断提升传承人群、手工艺者的劳动服务技能,更好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千人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熟悉艺术创作和表演、“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与传承奠定人才基础。

跨界学习:在2018年3月研培班的课程体系中,工作站借助国际工作营的力量,组织400名非遗传承人与60名来自法国、比利时的设计师们一起开展了为期12天的跨界创作学习,进行了跨文化、跨国界、跨专业的艺术交流,完成了12套系列作品。

果洛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工作营

远程教育:工作站加强与上海大学的对接,推动落实了远程教育的基础设备和师资储备问题。今年将继续展开两地日常的培训工作,通过远程教育有效克服两地交通障碍,使之逐渐成为研修研培的日常教学模式。

工作站在州非遗传习基地设立了班玛黑陶、德昂洒智、掐丝唐卡、拉加藏靴、藏银饰品等手工技艺工作室,并落实解决经费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与创新研发。

 

通过教育和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人群得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升华认识,传统工艺品质不断提升,品种不断增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传承能力不断提高,在产业发展、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产 品·市 场

在人才的基础上,上海大学助力工作站着力打磨优质产品,并通过非遗产品IP运作、知识产权、市场培育等方式,为果洛文化旅游产业开拓市场。比如格桑花服饰系列的IP化打造,在2017年推出红色系列皮具基础上,传承人与设计师通过驻地合作的方式,在上海设计周发布了都市黑色格桑花系列,并持续进行相关IP开发、知识产权梳理和市场对接等工作,成功帮助传承人提高收入。

“格桑花“  银饰锻造服饰系列的IP化打造

上海大学还为果洛提供了“果洛之眼”标志形象设计。此外,舞动的果洛、咖啡杯系列、首饰收纳盒等产品都将在今年持续孵化。

标志设计-果洛之眼

 

 

首饰收纳盒及梳妆镜系列(果洛银饰+上海绒绣)

在工作站、驻站单位、非遗传承人群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工艺设计的品种不断增加,色彩搭配更加合理,制作更加精美,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富有特色文化元素的产品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需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增加了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

展 示·推 广

工作站发挥上海国际化创意都市的资源优势,通过兼容并蓄的展览展示平台和开放共享的传承人对话平台,推动文化交流、非遗传播、活态传承,让果洛传统工艺“走出去再走回来”,在流动中增强活力与生命力。

2018年果洛传统工艺作品和传承人参加各类展演共八次,包括佛罗伦萨手工艺博览会、恭王府研培计划优秀作品展、格萨尔走进上海大世界 ——果洛州非遗文化和旅游展示周等。

在2018第四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唐卡传承人带来的两大箱唐卡销售一空,取得可喜收益。这也说明非遗传承人已经在逐渐掌握市场特征和销售技巧。

 

工作站组织藏银文化创意产品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82届国际手工艺博览会,这是当地非遗工艺产品首次走出国门,亮相世界。

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传承人对话活动”以“非遗活态传承与地方重塑”为题,围绕非遗传承人与地方重塑之间的关系展开。

扎实的传统技艺基础、工作站的积极推动、丰富的资源平台都为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播推广提供机遇,不断提升着果洛民族品牌的影响力。

“传统工艺方面,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应以研培计划为切入点,使学员的作品和产品“能量产、成系列、创品牌”,精致实用,符合审美需求,并形成“大平台、大市场+工作站”,让外界广泛了解果洛传统工艺的提升和发展。支持果洛传统工艺产品进故宫、进恭王府等,了解市场需求,引领创作,组织生产;支持果洛传统工艺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路,增加受众......”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说。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