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非遗+旅游”玩出新花样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张男 创建时间:2019-06-17 14:00:00

近年来,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不少景区将中国传统节庆与非遗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越来越多的非遗内容得到展示展演,“非遗+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零距离”体验游成热门

老字号传承文化与创新菜品,让人们在重温老口味儿的同时,也体验到浓浓的非遗文化味儿。以传统手工技艺等为代表的非遗,反映的是不同地区民众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非遗的体验性、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产生了密切联系。

“王致和”品牌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2009年设立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致和”),“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也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不仅吸引着北京市民,也吸引着外地游客了解、体验这一非遗技艺。近日,许多市民和游客走进以腐乳为主题的科普展馆——北京市腐乳科普馆,了解350年老字号王致和的历史、传承与创新,感受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与独特美味。王致和总工程师王丽英表示,科普馆通过专题展板、音频、视频、微观视角、全景VR多媒体,让观众了解“王致和历史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的“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以及“现代腐乳制作工艺”。

游客在北京市腐乳科普馆体验腐乳制作技艺

磨豆制浆、摇包滤浆、点卤压榨、摆块、搓毛、装瓶……一系列的工艺技巧体验让游客兴致盎然,有的甚至是一家老小齐上阵——在北京市腐乳科普馆内,游客纷纷体验腐乳的制作过程。作为王致和腐乳的忠实“粉丝”,北京市民赵女士表示:“一块小小的腐乳,承载着几百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人叹为观止。以前只知道腐乳好吃,现在了解和体验腐乳的制作过程,更能体会匠心工艺。”

在笔者看来,非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旅游体验活动能够让人们了解非遗、走进非遗,让非遗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有利于社会大众对非遗产生更好的价值判断,培养和提升人们对非遗的情感。

非遗主题游让非遗“活”起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的《“端午节”假日文旅市场综述》显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了“18条非遗主题游线路”,为广大游客开启了新的非遗之旅。各大旅游景区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共接待游客944.2万人次,旅游收入45.12亿元。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非遗+旅游”旨在引导游客对河南非遗进行深度体验。围绕代表性非遗项目,整合其所在地的旅游资源,开辟的18条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串联起非遗项目、景区、博物馆、展馆、传习所、手工艺体验馆等丰富的环节,让游客认识非遗的同时,也认识到非遗背后的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传统民俗。

笔者了解到,“18条非遗主题游线路”中,由观星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国家级非遗项目)串联起来的登封市非遗主题游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中,登封窑陶瓷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修复、复制、体验、创作等为一体的陶瓷博物馆,也是一个集研究、保护、传承、教育、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陶瓷文化园。博物馆主要收藏以登封窑陶瓷标本为主,同时包括周边其他窑口的陶瓷标本。博物馆除藏品展示外,还复制了一条传统陶瓷生产线,再现了宋代陶瓷加工、制作、烧造的工艺流程。据笔者了解,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登封窑陶瓷博物馆

通过让老手艺“活”起来并“活”下去,不少非遗传承人正在不断探索让产品融入现代社会。非遗与文创、旅游的结合让非遗更具生命力。

身临非遗“活态”场景

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自发地关注到“非遗+旅游”的市场潜力。日前,广东省广州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的“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让不少市民、游客大饱眼福。

呼麦、侗族大歌、藏戏、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蚕桑丝织、营造技艺……40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非遗项目,450件(套)实物展品纷纷亮相。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就有近6000名游客通过预约到场参观。

“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现场

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以“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让观众穿梭于非遗的“活态”场景中,打破台上与台下、主体与客体的界限,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展览以“天”为关键词,将“天籁之音”“天工匠心”“天人合一”三大板块串联在一起,以非遗不同类别为线索,对40项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传承方式、价值意义与保护成果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展览、展示、展演和体验的形式,运用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让观众全方位感受美好生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红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对生活的体验感追求不断升级,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提供的差异化、非日常的旅游体验已成为当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