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七夕话传承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赵若姝 创建时间:2019-08-07 09:04:00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又逢七夕,再遇乞巧。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包括七夕节在内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热,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其精神内核、时代价值,过好“我们的节日”,从中延续我们的民族血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广泛共识。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节日等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如何“活”起来传承久远,如何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衔接,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值此七夕佳节,让我们一同倾听专家点评,领略各地多彩民俗活动风采。


专家谈

一、“活”起来才会传承久远

白庚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群众是传统节日的主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需要人民传承,需要人民守望。在开展传承保护的背景下,传统节日应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学术和教育中传承。要保护好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形态和传统生活方式,它们是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此外,要加强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依靠体系化的教育模式,推动七夕等传统节日活态传承。

封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

与百姓生活结合,为百姓谋福祉。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成效有目共睹。当前,要回到非遗本体理论中,去认知和解决非遗保护中的问题。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七夕节,传承保护要契合时代特点、民众审美,使其与百姓生活结合,为百姓谋福祉,让七夕节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二、丰富七夕节日文化内涵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抓住保护利用乞巧文化的关键。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乞巧文化在民间有旺盛的生命力,与生活息息相关。所崇拜的巧娘娘是女性的理想化人物,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女子的精神寄托,对中华文明中女性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乞巧文化进行发掘利用的关键是理清文化根脉、深挖文化内涵。找到文化源头,才能树立文化自信,由此衍生的文化和旅游业态才能有真正的内核和价值。

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传统节日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七夕等传统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起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要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一方面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另一方面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衔接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利用。传承七夕等传统节日,要保护乡村民俗的文化特性,既不能简单地将城市文化复制到农村,也不能一味照搬乡村传统,应与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传承富有地域风情、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俗,要考虑到其与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七夕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利用,实现人、地、物有机结合。

夏挽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

转化为文旅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传统节日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丰厚的文化财富。以此为切入点谋划和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要反复论证、慎之又慎。要警惕产业开发中不具备开发条件而强行开发、只注重外形不注重内涵、不能常态化展示、借非遗保护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等行为,统筹整合当地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开发,把民间文化基因转化成文旅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各地民俗活动

石塘镇七夕节活动现场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家中有儿童的村民来到当地东海天后宫文化广场礼堂前,摆放彩亭、彩轿、水果、米面、糖龟、香烛等,祭祀织女“七娘妈”,为儿童健康成长祈福。今年,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结合“温岭市传统工艺传承和创新大赛”进行石塘七夕“赛巧”作品展示,巧借石塘民宿、研学游等吸引亲子游团队前来体验。(图片:陈海旭 文字:骆蔓)

   

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中,姑娘们在织女雕像前进行乞巧题材创意走秀

流行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的乞巧节,从农历六月三十(或农历小月六月二十九)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活动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7个环节,每年有50多万人次参与。今年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图片:赵若姝)

广州乞巧文化节“拜七娘”的仪式现场

8月2日,以 “七夕天河,活力广州”为主题的2019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此后一周内,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珠村、天河文化艺术中心、车陂村等地举办26场活动。传统的天河乞巧习俗可概括为“一静一动”,“一静”指“摆七娘”;“一动”指“拜七娘”,乞求心灵手巧和美好姻缘。广州市天河区建设了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七夕广场、乞巧公园(乞巧苑),将乞巧文化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图片:潘剑明 文字:谭志红

郧西七夕习俗传承人马平珍(中)传授手工刺绣技艺

十堰市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重要的支流天河流经该县。早在唐宋时期,郧西就产生了由天河、金钗石、织女洞、石公公、石婆婆等自然景观演绎而来的牛郎织女七夕神话传说故事,形成了七夕习俗,“请七姐”是七夕习俗的主要仪式。今年,郧西围绕七夕节推出“民俗保护传承”“爱情马拉松”等五大文旅活动,举办“请七姐”“做巧食”“放河灯”等传统文化活动。郧西还广泛培植民俗村和民俗点,将七夕习俗传承人纳入乡土人才扶持范畴。(图片:郧西县文化馆 文字:王永娟)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