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我用真心记录你”
——2019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执行团队培训班在武汉举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学思 创建时间:2019-12-13 09:33:00

从2013年我国开展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试点,到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全面启动,再到今年,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式提升为传承人记录工作。7年来,在祖国的大地上,一支支非遗记录团队肩负使命与责任来到传承人身边,观察传承人的生活、听传承人讲述精彩的人生经历,力争全面、系统地记录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对600余位传承人的记录,对约700位传承人的记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非遗记录是非遗保护中一项基础的且意义重大的工作。通过记录,为非遗传承人建立一个影音图文全媒体资源库,既是新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快非遗研究与利用的重要前提。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说,对非遗实践和传承过程的影像记录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访谈,是比收藏任何与其相关的实物,如原料、工具、图纸、笔记、道具、谱本、产品,都更接近于非遗本体的属性与价值,也是更为有效的非遗保存手段。这些影音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物,也将成为一份记忆遗产。

学员对武汉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国瑞进行采访记录

非遗影像记录工作从启动伊始就以永久保存和成果应用为双重导向,它既不是单纯的田野观察、学术研究,也不是只考虑收视效果的传播作品。其目标导向与性质决定这项工作是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在与时光的较量中,这项工作也注定是不可逆且无法重来的。因此,为了确保记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明确相关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印发。

然而,在记录的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远比预想的多。为此,作为记录工作的学术咨询和验收机构,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自2015年开始连续举办记录工作的培训班,为全国非遗记录工作的项目团队提供操作参考和执行标准。

前不久,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9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执行团队培训班在武汉举行。140余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省级非遗保护中心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和承接记录工作支持项目的执行团队核心主创人员参加了培训。较之以往,此次培训更具实操性,通过具体的实例分享与田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训人员更为直观地就拍摄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与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

学员对黄梅挑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进行采访记录

如何合理安排拍摄步骤,既完整记录表演艺术类项目的表演流程,又细致捕捉传承人核心技艺和表演细节;如何通过多种方法让传承人身上不容易被捕捉到的内在技巧表现出来;如何组织传承人与同行、师徒探讨切磋,捕捉艺术的火花、记载传承的脉络……在培训中,许多问题在经验分享与业务探讨环节、在专家的分析与解惑中有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答案。

“这让大家在今后的记录拍摄过程中掌握了必要的‘校准尺’,通过交流学习纠正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颇,提高和保障了记录成果的品质。”福建省非遗记录执行团队成员陈进忠说,除了在具体记录方法上的收获外,培训更重要的作用是深化了执行团队对于非遗记录这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一份具有历史价值的重要工作,最终的记录成果是要留给后人检验、研究与利用的,记录过程中的半点懈怠都是对我们自己和后人的不负责任。”

对于吉林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记录项目的负责人柴明明而言,培训更像是一次“心理按摩”。自抢救性记录工程启动以来,柴明明负责组织的拍摄和记录都因部分传承人的健康和精神状况较差,使得拍摄工作中的口述史访问、非遗实践记录、传承教学记录等内容留下了许多遗憾。无论是出于对事业的责任心,还是多年来与传承人建立的深厚情感,对于非遗记录工作的紧迫感与无力感时常包裹着她。而在这次更像是老朋友相聚的培训中,课堂上的经验分享、课余时间的谈心甚至是“吐槽”,都带给她许多启发、鼓励与支持。

如今的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对于记录对象标准进一步放开,满足高龄的或健康状况不理想、尚处于非遗实践黄金期,有较高实践与传承能力,正在或即将进行重要的实践与传承活动等条件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都被纳入进来。这也意味着,非遗记录工作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以前的种种遗憾可以被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