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澳门回归20周年丨你了解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9-12-21 16:52:00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 我离开你太久了 / 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1999年12月20日,在迈入新世纪的前夕,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经风雨的“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怀抱。

廿载弹指一挥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20岁生日。

今天,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

过去数年,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挖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相关的申报工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并与内地积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11日,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和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在澳门综艺馆隆重开幕。这一天正是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的第一年,活动的举办意义重大。

此次活动也是在澳门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包括展览、演出和传承人展示等内容。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独特魅力,使澳门观众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和我国开展的各项保护工作,进一步唤起了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地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合作,更好地拓展了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滋养中华文化之“根”,持守中华文化之“魂”,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澳门作为文化共融之地,不同的民风习俗异彩纷呈。四百多年来东西文化在澳门扎根滋长,造就了澳门特有文化景观的同时,也形成了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澳门特区政府在制定澳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遗产保护法》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为保护对象,成为该领域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该法律设有独立的篇章,明确制订完善机制保护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清单的拟订标准及程序、项目的紧急保护及传承人义务等。

目前,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公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项目共有15个,包括:粤剧、凉茶配制、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仪音乐、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妈祖信俗、哪咤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土生土语话剧、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搭棚工艺、苦难善耶稣圣像出游和花地玛圣母圣像出游。(http://www.culturalheritage.mo/cn/detail/2466/1)

同时,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澳门共有8个项目入选,具体项目及相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信息如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

1.道教音乐(澳门道教科仪音乐)

澳门道教科仪音乐是兼融澳门正一派与广东全真派道教音乐的宗教音乐。道曲合计达五百多首,在各地道教科仪音乐中,以其曲目数量名冠前列。 澳门道教科仪音乐除了在正一派火居道院延绵二百年外,20世纪60年代,吴庆云道院吴玉生道长不拘门户,分别传进澳门及香港的道教坛堂,拓展澳门道教科仪音乐流布的范围。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澳门经济转型,城市化加剧,传统宗教仪式渐被简化,道场法事不复兴旺,正一派道士人数因此大幅锐减,富有传统本土特式的澳门道教科仪音乐面临失传危机。 为了保留及抢救澳门这一民族宝贵文化遗产,澳门道教协会于2002年成立后,旋即开展了一连串保护工作:开办道教文化科仪研习班,成立澳门道乐团,组成澳门道教协会法务团,举行道教音乐欣赏会,录制《玄门早晚堂功课经》光盘,并于2006年专诚邀请原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主任、新加坡道乐团音乐顾问兼导师王忠人副教授莅澳进行道教音乐记谱工作,共记录了五百多首曲谱。

2.木雕(澳门神像雕刻)

神像雕刻是流行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它起源于当地渔民和其他居民的宗教信仰,其发展经历了从简朴到精致、从小型到大型、从单体到组装的过程。澳门神像雕刻秉承中国古典造像艺术的优良传统,保持了包括金漆工艺在内的古法髹饰及堪称江浙造像主流的宁波派形制,同时又借鉴缅甸等外来造像艺术的造型因素和接合方法并加以改良和创新。

澳门神像雕刻主要制作木雕佛像,工艺过程包括选材、设计、雕刻、接合、打磨、造底、上彩、金漆、贴金箔等主要环节,其雕像产品可分为渔民信仰神像、道教及民间信仰神像、佛像及神龛佛具、民居商号装潢杂项和公共雕塑、木雕大型佛像五个类型。

澳门特别行政区现有“大昌佛像雕刻木器”和“广荣造像雕刻木器”两家神像雕刻店,前者还是当地的百年老店,在神像雕刻方面具有不容置疑的代表性。澳门神像雕刻融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段于一体,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造型严谨,装饰华美,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3.民间信俗(鱼行醉龙节)

澳门鱼行醉龙节是澳门鲜鱼行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又称澳门鱼行醉龙醒狮大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 舞醉龙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珠海、澳门)。据道光《香山县志》载:“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诸神庙雕饰木龙,细民金鼓旗帜,醉舞中衢,以逐疫,曰转龙。”

每年四月初七傍晚,澳门从事渔业批发或零售的居民,便汇聚在菜市场,无分彼此,个个席地而坐,围台进餐,形成吃“龙船头长寿饭”传统。酒席间,舞动香案上的木龙祈福。四月初八舞醉龙巡游、免费派送龙船头饭是节庆中的主要活动内容。舞醉龙、舞醒狮是节日中的两项主要表演形式。 舞醉龙是澳门鲜鱼行全行会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由历任理监事会成员统筹策划组织。现在澳门各界广泛参与。

澳门鱼行醉龙节活动传承中华民族“龙”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祝福,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进社区及行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亦有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网站等综合整理)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