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非遗助力健康生活:太极拳(河北省)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20-06-11 15:28:00

编者按: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为响应这一主题,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聚焦相关非遗门类,推出系列原创报道,通过整理非遗数据、普及项目知识、推介学术读物,展现传统体育、传统医药、餐饮类非遗项目对中国人健康身心的塑造及其历史与当代价值。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当下,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人有关自然、生命、健康与生活的智慧和实践。

图1 太极拳晨练

一、概况要览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河北地区流传较为广泛且知名度较高的太极拳流派有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及王其和太极拳。它们均皆创就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期,迄今均有百余年历史。各流派间互相借鉴,又自成体系。综合诸家之长,为己所用,是其一大特色。

经几代人传承发展,河北地区三派太极拳传播广泛,影响已扩至全国乃至海外。从内陆到沿海,从北境到南疆,国内很多省市均有这三个流派的习练者;其在英、美、法、日、澳、意等近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传播发展的足迹。

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及王其和太极拳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各派风姿

(一)杨氏太极拳

图2 白鹤亮翅(摄影:康同跃)

1.创就历程

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杨露禅自幼习武,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在陈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出独具风格的一百零八式永年杨氏太极拳。后经其子发扬日臻完美。现行的杨氏太极拳大多数是其孙杨澄甫定型中架。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

2.主要特点及基本内容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结构严谨,由松入柔,积柔为刚,刚柔相济;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内外结合,中正安舒,轻松自然,轻灵沉稳。杨氏太极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太极拳套路,主要包括大、中、小架,快架,炮锤,提腿架,三十二短打,撒手单练桩功等;二是太极拳器械,主要包括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杆(又名杨家枪)等。

(二)武氏太极拳

1.创就历程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由河北广府武禹襄所创,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武禹襄综合陈氏新架与老架的精髓,吸取杨露蝉“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的精华,创就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他善于研究、总结,开创了太极拳理论的先河,有《太极拳十三式行功心解》《身法八要》《打手撒放》等著作传世。

2.主要特点及基本内容

武式太极拳外观小巧紧凑,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之中暗含开、合、隐、现。走架时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动作简洁紧凑,舒缓平稳。行拳时重视身法,强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内气的潜转和内劲转换支配外形,力求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其基本内容有两项:其一套路,包括武式太极拳新架、老架、三十六短打、三步半推手法、浑圆推手法;其二器械,包括武式太极刀、武式太极剑、十三杆、十三杆对练。

(三)王其和太极拳

图3 李剑方和檀杏敏教弟子们习练王其和式太极拳

1.创就历程

王其和自幼嗜爱武术,先后师从武式太极拳大师郝为真和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习得武式、杨式两派太极真传。他深研精炼,以步法灵活、小巧紧凑、内劲充实的武式太极拳架为基础,吸收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圆活飘逸、柔和优美的特点,创编了一套理法完美、练用结合、形神兼备、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派——王其和太极拳。

2.主要特点及核心内容

王其和太极拳兼具武、杨两家之长,而又自成一家,特点鲜明。首先,其拳架,下盘结构严谨、轻灵沉稳、小巧紧凑、内劲充实,上身舒展大方、匀缓柔和、圆活飘逸。其次,行拳时,遵循“怎样走路怎样打拳”的自然步原则,以心行气,以意导形,使内气发自丹田,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使气息通达全身。第三,体用时,动作轻灵、外柔内刚、手法绵软,而发劲干脆冷冽,有着独特的太极韵味。

图4 李剑方习练太极剑

在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王其和式太极拳不断发扬光大,其拳理内涵和拳架套路逐渐丰富沉淀,形成其核心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自有理论体系,即“修炼四字要旨(德、真、悟、恒)”“十字要诀(正、静、顺、轻、松、柔、圆、活、灵、空)”“散手战略战法”“开合收放解”“内修门径”等。其二是特有套路,含八十四式传统套路,三十八式、四十式新编套路及刀、枪、剑器械套路等。其三为成系列的辅助训练内容,主要有无极桩、独立桩、定步平衡功、定步旋转功等。

三、重要价值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是武术又不止于纯粹的武功运动,而是蕴藏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图5 太极拳练习者

卓越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快慢适当,内外合一,老少皆宜。它健身效果好,收效快,是最适合人类健康需求的运动形式之一。推广太极拳,对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巧妙的技击功能

太极拳是一种练用结合的拳种,保留有较强的技击性,其传承过程中曾以实用、实战著称。习练太极拳不仅可强体,更能防身自卫,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讲求“学拳先修德”,将“德”置于首位,要求修习者秉持讲义、修心重德、柔坚相济、仁和为上的中华传统武术精神,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籍以达到人体内部平衡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习练太极拳,对于培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陶冶情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现状及保护

主要流布于河北的这三派太极拳,自创立至今已余百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各家太极拳在传承中存在着退化、失传的现实挑战。如杨氏小架,快架杨家枪(杆)、武式太极拳传统老架等一些拳架、套路及传统练功方法的技艺水平有所下降,继承规模缩减。

图6 太极拳练习者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心养性。推广太极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践行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扶持推广太极拳”的要求。相信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太极拳一定可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字:王铮;图片: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