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7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九   
“非遗购物节”:为非遗保护和文化扶贫赋能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周芳 创建时间:2020-06-13 14:51:00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要包括首届“非遗购物节”和“云游非遗·影像展”两大部分,旨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也让更多人关注和消费非遗产品,感受非遗之美,享受文化滋养,汲取文化力量,让非遗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承德布糊画远看工艺精致,近看立体感十足

健康绿色的山东阳都草编制品带着与生俱来的天然美,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首届“非遗购物节”是今年遗产日的一大亮点。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正紧锣密鼓地“上新”,丰富精美的非遗产品争先上线。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和非遗机构等在各网络平台直播带货、与网友同屏互动,忙得不亦乐乎。

从线下到线上,从“落地”到“云端”,“非遗购物节”从消费端发力,让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一、非遗文化消费是最鲜活的传承

我国非遗门类众多,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把人们喜爱又独具特色的吃、穿、用、玩的非遗项目推向产业化发展,打通线上线下,把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厚重悠久的非遗文化相融合,能够为非遗传承找到发展新路径。

白狼林俗树皮画

据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消息,目前已有200个品牌共同参与今年的“非遗购物节”,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湖北省有14个品牌参与。荣宝斋、朱炳仁、张小泉等20多家非遗品牌的创始人、非遗传承人将在遗产日当天在线直播,介绍非遗技艺的历史、艺术特点、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等,让非遗文化得到全方位展现。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购物节”不仅是商业活动,更是传播非遗理念、讲述非遗故事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有利于让社会公众通过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尊重、赞赏传承人的智慧和技艺,从中感受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截至6月10日,青海省已拥有参加此次“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的各类网店79家,销售的非遗产品及相关产品800余种,涉及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及传统美食类等42个非遗项目。

“我们希望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认知非遗、感知非遗、走进非遗,营造共同参与、关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积极借助“非遗购物节”拓展非遗传承新路径的还有云南。6月5日晚,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楚雄彝族刺绣、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理白族扎染、建水紫陶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快手直播“云上融媒”等平台直播带货。直播过程中,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非遗传承人与网友同屏互动,畅谈非遗传承和保护,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

二、打一场网络脱贫攻坚战

以苗绣刺绣技艺数纱绣制作的精致领带,采用打籽绣与银饰工艺结合做成的手镯,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围巾、披肩……微信公众号“中国手艺网”上的“非遗购物节·云探店”,让用户可以在千里之外探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贵州舞水云台公司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听工坊负责人、苗绣传承人龙禄颖讲述工坊故事、介绍工坊产品。

龙禄颖于2016年创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带动妇女就业、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先后为周边近700人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回收绣品近3万件,发放绣品收购资金达1600万元。培训后的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龙禄颖苗绣作品《乡村振兴》

侗锦家居文创产品

为助力此次“非遗购物节”,“中国手艺网”在全国遴选了15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云探店”活动。湖南通道侗锦、云南马边彝族刺绣、甘肃积石山保安族腰刀、内蒙古阿尔山白狼林俗树皮画……这些非遗产品不仅是网络平台的“精品”,更成为当地扶贫的新抓手。

“非遗在带动居家就业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举办‘非遗购物节’,有利于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特别是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湖南“非遗购物节·网红直播带货大赛”落下帷幕,在“直播+展位+摊位”的展示、销售模式下,湘绣小摆件、苗族挑花小饰件、土家织锦围巾等产品成了网络“爆款”,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次大赛累计为超过200个非遗项目、300款非遗产品带货、代言,总成交额超过280万元。

据统计,目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地方建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超过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2200多个,培训近18万人,带动50万人就业,其中有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了举办“非遗购物节”,各地又加强了对传承人的电商知识培训,让不少偏远地区的手艺人认识电商发展趋势,了解消费市场需求,利用电商平台从市场中获取收入,打通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

“可以说,这次‘非遗购物节’就是在网上打一场网络脱贫攻坚战。”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为生活增添更多文化气息

丰富的非遗产品、精美的图片、精巧的搭配、精心的设计……在“非遗购物节”的统一标识下,各大电商平台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马边彝族刺绣

苏绣

传统节日中的汤圆、粽子、青团等制作技艺,传统民俗类非遗项目里的龙舟、龙头、灯饰,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里的笛、箫、芦笙,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里的面具、木偶、皮影,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里的中医药产品,以及饮食类非遗项目里的油盐酱醋茶……在此次“非遗购物节”中,非遗的各个门类都在电商平台上有所呈现。

这场“非遗盛宴”既是一次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活动,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一件件非遗产品就像一把把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让消费者感受手作之美和其中蕴藏的生活智慧、精神密码,潜移默化地增加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报告显示,从用户群体角度来看,“80后”群体是消费非遗产品的“中坚力量”,占比约为39%;而“90后”紧随其后,占比达到32%。

“年轻群体是‘非遗购物节’的重要参与和消费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这也是‘非遗购物节’考虑所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说。

正如一位淘宝消费者在购买了山东阳都草编包之后评价所说:“入货‘非遗’,感受到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质朴,为生活增添的是一缕新的文化韵味,这是真正的国潮。”

声音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非遗购物节”首先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下,网络购物已成为许多人消费的主要渠道和方式。非遗触网,既可以拓展非遗物化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非遗保护的成果,还可以培养广大非遗传承人的“电商”理念,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承非遗。其次,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脱贫攻坚的需要。“非遗购物节”可以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扶贫就业工坊和相关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第三,这是非遗保护的途径。“非遗购物节”让广大传承人有机会通过市场检验自己的作品和产品,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非遗购物节”是政府重视非遗生活化的重要举措。它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触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内心增进与非遗的感情,为非遗传承带来更多活力与机会;同时,通过“非遗购物节”这样的平台,传承人与生产者可以获得宝贵的面向消费者的机会,让文化传承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与促进非遗传承事业的顺利开展。

非遗产品不只是日常消费品,而是有品质、有内涵的特殊产品,它会促动大众的消费热点与消费时尚。非遗产品类型上既有普适性也有分众性,因此,挑选非遗产品时要特别用心,让非遗产品消费真正实现文化消费功能。

宋俊华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今年的“非遗购物节”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环节,是对非遗产品销售的一个创新尝试。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实施“六保六稳”背景下举办这个购物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非遗保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直面传承人之所需、之所急,打通了非遗产品从供给到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疫情时期传承人的燃眉之急;它促进了非遗与科技的融合,为互联网、物联网、5G时代非遗供给侧创新发展提供了示范;它点燃了大众的非遗消费热情,非遗消费、非遗体验将成为新的节日时尚,有助于提高我国非遗的可见度,从而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

许晓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如何让非遗产品和相关的衍生品为大众所认知,满足大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消费趋势?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让非遗助力复工复产?今年的首届“非遗购物节”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从全国各地最近公布的“非遗购物节”实施方案来看,主打的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产品及衍生品。然而,就广西的情况来看,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发展得较好,仅博白一个县的芒编制品年销售额就超亿元;而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产品生产多止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能像靖西壮族绣球一样有较好销路的非遗产品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解决好非遗产品地区生产、销售的不均衡,提高贫困地区非遗产品销售水平,打好这场“网络脱贫攻坚战”,应是本次“非遗购物节”需要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尹家玉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非遗产品就是那些能够让人们了解、品鉴、感受到传承人在一针一线、一锤一凿、一笔一画中所凝聚的心血,是那些带着体温的“非遗好物”。举办“非遗购物节”,就是把这些散落在各地的“非遗好物”集中呈现给大众,通过消费助力非遗保护。

每一位消费者都是保护者。“非遗购物节”能让大家便捷购、放心购,既做消费者,也做保护者,共享非遗保护的成果。

赵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

促进、发展非遗产品市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提升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脱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的活力。

“非遗购物节”的举办,见证了近年来所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成效,更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化落地,注重凸显传统工艺的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将传统工艺传承人群队伍培养,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及其整体品质,非遗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等进一步连接起来,促进非遗行业组织建设、非遗的社会普及教育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牟小燕 贵州赤水竹编手艺人

对于我们做竹编工艺的手艺人来说,“非遗购物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我的家乡贵州赤水,从事竹编工艺的人不少,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2018年,我有幸成为社区竹编工艺带头人,在各级部门和社区帮助下,我们的竹编团队为附近的易地搬迁户、精准扶贫户等近1000人开展竹编工艺培训,带动他们就近就业、居家就业。

参与此次“非遗购物节”,对我们社区建立竹编就业扶贫车间、签约手艺人,带动更多人群从事竹编事业很有帮助。

段树坤 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璞真扎染创始人

“非遗购物节”将传统的、历史的非遗,连接上时尚的网络电商平台,给非遗传承人带来更多的社会认可和经济收入。同时,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要积极适应时代的需要,把非遗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融在一起,不断创新,让非遗产品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编辑: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