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8   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九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推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北京皮影戏·路宝刚)
来源:"北京非遗中心 "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11-27 10:50:00

近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记录团队赴北京皮影剧团、天桥艺术大厦,开展北京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路宝刚的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与传承教学片拍摄。

皮影戏据传自明代中叶进入北京,清同治年间发展为东、西两派。路氏皮影始创于清代中叶,承西派风格,在长期演艺实践中广泛吸收北京地区盛演的戏曲、曲艺的声腔、造型、表演等艺术手法,并在人偶制作上不断追求工艺水平的提升,逐渐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戏的艺术特色。北京皮影戏代表性剧目俗称“京八本”,包括《杨家将》《下南唐》《香莲帕》《背解红罗》《西游记》《白蛇传》《混元盒》《小开山》,1949年以后不断创作新编现代题材剧,并根据少年观众的观赏特点创作了许多神话、寓言故事剧。2008年,北京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人路宝刚出生于北京路氏皮影世家,16岁进入北京皮影剧团随团学艺,历任演员队队长、副团长,2012年起担任北京皮影剧团团长。他继承了路氏皮影在编创、表演及皮影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并广泛融合其他地区皮影艺术的长处和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特点,创作新剧目,不断提高北京皮影艺术水平。同时,他自觉承担起传承责任,努力普及传播皮影艺术、培养新一代人才。2018年,被认定为北京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好本次记录工作,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团队前期与传承人、项目单位就拍摄内容、实施方案进行了反复、充分沟通,提前实地调研、确认细节、制定应急预案,请行业专家提供宝贵意见建议,并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詹怡萍研究员担任本项目学术专员,全程参与记录工作。

此次口述片拍摄从传承人基本情况、学艺情况、实践情况、传承教学情况,以及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五个维度,对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辅以业内专家、传承人同事与学生的补充采录,完整呈现传承人与皮影交织共生的人生经历与不断追求“人偶合一”的非遗实践传承过程;项目实践片拍摄兼顾皮影制作与表演两大内容,完整记录了皮影道具制作全流程,以及传统剧目《三打白骨精》、童话故事《黄鼠狼送礼》、预言剧《龟与鹤》等共八出代表性剧目的表演过程;传承教学片拍摄聚焦“教”与“学”的互动,从皮影雕刻制作、规矩与仪轨、基本表演手法、节奏,以及表演人物内心刻画等方面,记录了传承人口传身授的特色教学方式与内容。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15年起组织开展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旨在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及其掌握的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本批次将进行10位传承人的记录,预计2021年完成。下一步,非遗中心将进一步收集、整理传承人及项目相关纸质、电子及实物资料,补充有关视频采集,不断丰富、完善记录工作内容;同步推进本批次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将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多年来掌握的技艺、关于非遗的所思所想,通过本项工作充分展示出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