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非遗故事 | 形随意达的形意拳
来源:中国文化网 创建时间:2021-04-21 10:10: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形意拳

编号:Ⅵ-2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山西省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据考证,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形意拳,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五行之理说明拳理,说明技理,说明攻防之理和健身之理。

from clipboard

形意拳以三体式桩功为入门功法,以五行拳为基础,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并以之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将五行生克变化哲理运用于拳法攻防之中;还取十二种动物捕食防御的特性制面拳法,即龙、虎、猴、马、鼍、鸡、燕、鹞、鲐、蛇、鹰、熊十二形。

from clipboard

一、起源与发展

形意拳的起源虽然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 ,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从清朝乾隆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

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晋商的影响,各代武林先驱在不同地域承传着原传心意武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保镖护商的实践不断研创、学习和充实。

特别是晋商发源地的晋中各县,如祁县、太谷、榆次、平遥等地在形意拳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from clipboard

二、主要特点

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

形意拳讲究“三节”,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

形意拳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

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

from clipboard

形意拳表演

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

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由于形意拳动作对称、严格、完整、和谐,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形意拳能使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能使运动中枢与植物神经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 。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