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30   星期二   农历三月廿二   
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浙江省政协委员郭艺与非遗传承发展的故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鲍蔓华 杜君妍 创建时间:2024-01-25 14:11:00

“是熟悉的味道,跟小时候一样!”老姐妹俩嘴角洋溢着幸福与喜悦,品尝这碗从工作人员手中递来的腊八粥米。不久前的农历腊月初八,“到非遗馆 过腊八节”活动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省非遗馆联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腊八节习俗”保护单位杭州灵隐寺精心准备了净素腊八粥米和“龙德曜日”祈福年历发放给当天逛馆的观众,送上腊八节的温暖。有和老姐妹们一起领粥米的,有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领取祈福年历的,老少皆有之,共同感受腊八节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浙江这片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危机。1月22日,浙江省政协全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郭艺讲述了她与非遗的故事,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因工作需要,从被保护者转变为保护者,也因此了解了更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苦与乐。”在个人艺术创作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岔路口,郭艺选择了后者。于2023年8月开馆的浙江省非遗馆,是郭艺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作为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综合性的非遗场馆,不仅将用来展示全省非遗项目,更是研究、传承和推广非遗项目的重要载体。

非遗馆与博物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是来到浙江省非遗馆的许多观众提出的疑问。郭艺认为,如果说博物馆的展陈更多侧重于物和历史,那么非遗馆更多侧重的是人和过程;如果说文化馆是文化殿堂,那非遗馆一定是人间烟火。

“这个场馆我们已经实现了开馆即爆款,出道即出圈。”郭艺眼中的浙江省非遗馆里,有边看边认真记笔记的老人,有兴奋地与装置互动的小孩,有认真拍照打卡的青年人。走进非遗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展品,每一次演出,每一场活动,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传递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事非遗保护20年,郭艺认为非遗传承的主体始终是人,“要‘一手牵着小的,一手扶着老的’,让非遗得到传承,让文脉得以赓续。”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非易事,该如何解决非遗项目面临的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在郭艺看来,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径,让青少年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年轻人知道历史文明的面貌;另一方面要和时间赛跑,浙江省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196位,在世的144位,其中70岁以上的占比高达70%,要用记录工程把他们的传承实践记录下来。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仍需继续努力,守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辉。“所以浙江省非遗馆在除了传承展示传播之外,我们还要践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现场,郭艺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胸针,这是一枚“传二代”的手工作品,采用传统的竹编技艺编织成非常现代的胸花,将非遗与时尚相结合,“相信年轻朋友们都会很喜欢”。

最后,她发出倡议:“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非遗的传承,让我们一起触摸非遗的匠心,非遗的温度。”她也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一定会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点赞,为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欢呼。”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