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4   星期六   农历三月廿六   
浙江曲艺:全面布局振兴路 培育发展新生态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薛帅 创建时间:2018-08-17 10:22:00


第二届“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之中篇绍兴曲艺《陆游》专场

浙江曲艺“三进”活动走进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曲艺联唱节目《非凡的浙江》(摄影:王俊华

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现场

2015年“非遗薪传——浙江省曲艺展演展评”活动现场

第二届“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开幕式现场

    浙江曲艺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变化中,形成了众多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曲种。浙江现有国家级非遗曲艺项目24个,涉及23个曲种、27个保护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位(已过世2位),省级非遗曲艺项目49个,涉及39个曲种、62个保护地。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 “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中,来自上海、江苏、山东、新疆、四川、陕西等全国11个省区市的30多位专家学者、20多位曲艺保护工作者和28个曲种的150多位传承人,携7台共40多个优秀节目参加。浙江曲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风貌也借此契机与平台得到充分展示。例如,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以一曲《回娘家》,道出了家庭相处中理解包容的重要性,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对莲花落的记忆与回味;杭州评词传承人贺镭表演的《白蛇传》选回,让观众感受到古老曲艺重焕生机的魅力。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非遗曲艺项目保护传承,积极探索实践曲艺振兴的途径和方法,从2017年开始,浙江省以“激扬优秀曲艺,促进保护传承”为主题,组织举办曲艺保护系列活动,开启“振兴浙江曲艺”工作。两年来,该系列活动为培育浙江省曲艺创演人才、激发曲艺创演活力、推动曲艺繁荣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成效,为浙江曲艺营造了良好的传承发展环境。

    政策推动,搭建平台

    在传承与保护中探索振兴新路 

    浙江省2011年印发《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的通知》,针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组织实施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八个一”为抓手,对包括曲艺在内的非遗项目开展保护,对濒危曲种提供了“一对一”的保护。2013年,浙江省更是将“八个一”保护措施的实施范围扩大到了省级非遗项目,进一步强化对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同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还成立了曲艺专委会开展学术研究,为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提供专业支撑。

    “近年来,浙江省以开展本土专题展演、宣传活动为切入点,在曲艺保护、传承、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举办的“非遗薪传——浙江省曲艺展演展评”活动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全面展示了浙江省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杭州市连续4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传统戏曲曲艺巡回演出活动;宁波市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集中展示宁波传统曲艺保护成果;温州市已连续举办9届曲艺汇演;绍兴市柯桥区的莲花书场2016年2月17日正式开场,每周三、周五由国遗·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为观众带来综合曲艺专场……

    同时,通过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达成合作,从2017年开始的5年时间里,浙江各地联合举办“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系列活动,推动曲艺持续传承发展。

    2017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浙江(杭州)·全国曲艺大书(评书、评话)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涵盖北京评书、四川评书、湖北评书、苏州评话、扬州评话、杭州评话、绍兴评话等10个曲种,26位艺术家携拿手节目参加交流展演,成为评话界的一次盛会。

    2018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更是规模盛大,名家领衔示范让观众尽览曲艺大家风范,“传承中坚”和“新秀展示”专场演出让人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新希望。

    本届活动中,在由工作经验交流、传承体会和学术探讨3个板块构成的传承发展论坛上,曲艺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就曲艺如何传承发展充分交流经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曲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魏真柏认为,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保护首先要让它“活”起来,所谓“活”就是要让它“活”在当下,在创新发展中得以保护,服务于当代。对于促进曲艺行业的健康发展,专家们表示,不仅要培养传承人、演员,还要培养观众、爱好者,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陕西省曲协副主席薛志章说:“如今有不少陕西说书艺人走进了网络直播间,通过新媒体手段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新的传播平台的使用不仅让说书艺人的腰包更鼓,也让曲艺以年轻人更易接受和熟悉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生活。”

    本届活动特色显著、亮点鲜明:一是老中青艺人同台表演,突出了保护传承。展演中既有老一辈曲艺小书(弹词、走书)艺术家,如江苏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金丽生、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刘士福和浙江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绍兴摊簧表演艺术家宋小青等,也不乏像杭州评词传承人贺镭这样通过努力让濒危的曲种重焕生机的曲艺新秀。二是线上、台上同频共振,丰富了传播方式。例如,动听968频道的《浙江好腔调——寻找原生态曲艺》节目全新亮相,为浙江听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曲艺节目。三是各级联动,共同促进曲艺保护。为推动曲艺传承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持续同浙江省联办全国曲艺发展论坛和交流展演,与浙江推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计划相互促进,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同时,作为浙江非遗活动金字招牌之一的“浙江好腔调”曲艺展演活动,也为浙江曲艺提供了传承创新的沃土。2017年11月,“浙江好腔调”全省曲艺传承发展交流演出暨曲艺保护传承座谈会举办,助力曲艺保护传承工作,更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振兴浙江曲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育传人,精耕创作

    为曲艺传承发展提供动力 

    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曲艺演员是曲艺项目得以传承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曲艺演员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借助专业曲艺团体,包括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以及国遗·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等对传承人进行定向培养,通过校园正规教育培养曲艺传承人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免费培训班、传习所等平台推广曲艺宣传,发展业余曲艺爱好者,以此扩大曲艺传承人群,并从中发现、培育曲艺后继人才及传人。”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了绍兴地方曲艺传习所,自2012年9月以来,共开设曲艺普及培训班和传习班17期,聘请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培养了一大批绍兴地方曲种的新一代传承人;兰溪市于2014年6月开设了兰溪摊簧传习所等。2018年,浙江还将举办全省范围的曲艺传承人培训班,并针对优秀青年传承者开设高级研修班。

    绍兴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从绍兴平湖调开始尝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阶梯式培养办法,并应用到莲花落、摊簧等曲种中。截至目前,绍兴市已开办普及培训班和传习班共26期,500多人次参加普及培训班,已结业学员近70人,在读学员50多人。经过培训后,传习班学员系统掌握了曲艺知识和表演技能,活跃在学校、社区等,发挥了积极的传播作用。该市柯桥区一方面积极推进曲艺专业学历教育工作,2011年6月,在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开办了全日制绍兴地方曲艺传承班,学生免费就学,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曲艺新传人;另一方面不断开展民间曲艺班社培训,自2010年起,先后组织开展绍兴宣卷交流演唱会和从艺人员培训班,参与学员达400余人次。

    在创作方面,自2012年以来,绍兴曲艺发展成绩斐然。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创作的绍兴词调《苦楝树下》在第七届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中获金奖;绍兴莲花落《子孙桶》入选中国曲艺牡丹奖,主演获牡丹奖新人奖;绍兴摊簧《外婆坑》获第八届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金奖;上虞区创排的绍兴莲花落《老板密室》获群星奖……2018年,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大胆尝试,创新表现形式,创排了中篇绍兴曲艺《陆游》,以绍兴平湖调、评话、摊簧3个曲种分3回演绎同一个故事,成功亮相第二届“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好作品不仅墙内开花,墙外同样芬芳。绍兴莲花落几度走出国门,足迹遍及德国、法国、葡萄牙等国,扩大了海外影响力。

抢救记录,挽救濒危

有针对性实施保护振兴与传承创新 

    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浙江优先开展曲艺类项目抢救性记录工作,同时在全省各地大规模开展曲艺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还运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全面记录传承人的核心技艺和相关知识,结合文字、实物资料的搜集,保存濒危曲种的基因,为曲艺多样性保存火种。

    2017年11月,浙江举办了全省曲艺传承发展交流演出暨曲艺保护传承座谈会,旨在厘清新时代浙江省曲艺保护传承发展现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曲艺振兴活动。浙江省级以上49个非遗曲艺项目涉及的62个保护地选送的57个曲目参加了浙江曲艺专题汇演,通过6场汇演,62个保护地的保护传承状况得以明晰。每场演出后,专家组专家针对项目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2018年,浙江省将开展浙江曲艺保护传承现状调研,对省内非遗曲艺项目的保护传承现状展开全面而充分的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力求全面把握全省曲艺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保护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非遗曲艺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

    除了省市逐级对曲艺保护传承进行全面探索与统筹布局外,在曲艺门类的具体传承上,诸多传承人不断付出心血与努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学习与深入领会,不断悟出新的传承思路与方法,用具体行动实现了一个个创新。

    “说起杭州评词,可能对于生活在杭州几十年的老杭州人来说,仍有几分感情,可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却有些陌生。”国家级非遗项目杭州评词传承人贺镭谈起他对杭州评词传承的经历时说,由于历史原因,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杭州评词一度陷入濒危状态。随着胡正华、郭月英两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逝世,这一曲种的静态传承和动态传承都变得异常艰难。近年来,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力推贺镭学习杭州评词。在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曲艺专委会主任马来法以及魏真柏、王宝善、李自新、汪谊华、王与昌等多位评词老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贺镭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进行了评词演出,并在省、市各类曲艺、非遗比赛中获得佳绩。“从2014年我正式接触杭州评词至今,演出杭州评词40余场。”贺镭自豪地说。

    在第二届“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中,贺镭表演了杭州评词《白蛇传》选回。在他的吟唱念白之间,观众仿佛置身于烟雨缥缈的西子湖畔,见证许仙和白娘子的邂逅。“这就是曲艺的魅力啊!”一位观众表示,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故事通过别具韵味的诠释和演绎,让整个剧场充满了“杭州味道”。

扎根基层,推动传播

彰显文化惠民与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推动浙江曲艺传承与发展,浙江各级政府面向曲艺表演团体采购文化惠民演出服务,通过“送艺下乡”“引艺进城”推进曲艺走进校园、社区、农村文化礼堂和景区,充分发挥曲艺寓教于乐、服务群众的优势和作用。

    “振兴浙江曲艺”工作启动后,浙江在全省基层广泛开展了曲艺进校园、进社区(企业)、进农村文化礼堂的“三进”活动。2017年,全省推出演出250余场,观众5.5万余人次,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接下来,浙江还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为创作主题,继续组织开展曲艺“三进”活动。

    以绍兴市为例,早在2011年,该市柯桥区教育部门专门发布《关于推进“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推动和普及传统曲艺。“一些学校纷纷成立了曲艺社团,不但在青少年中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曲艺文化,而且也带动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绍兴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柯桥区阮社小学编写了教材《绍兴莲花落》,成为绍兴市精品课程。曲艺社团演出的绍兴莲花落节目不仅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还在2017年4月参加了央视《“五一”戏曲晚会》录制。2017年,柯桥区政府下发《关于深化柯桥区“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越剧、绍兴莲花落为重点,通过编写教材、建立社团、保障课时、传承人辅导、组织交流等措施,促进曲艺项目在青少年人群中传播。

    此外,为更好地发挥各类学校在非遗教育和传承中的作用,探索传承新机制,绍兴市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积极设立曲艺类教学性传承基地。例如,2013年4月,绍兴市将车恂如小学、塔山中心小学、富盛镇中心小学确定为曲艺类教学性传承基地。柯桥区委、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曲艺传承项目,命名柯桥区小百花艺术学校为区级教学性传承基地,择优挑选绍兴地方曲艺继承人,扩大传承和传播覆盖面。“这些基地将曲艺融入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努力探索传承教学新途径,切实加强长效管理,打造特色教育,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保护和传承绍兴曲艺文化贡献力量。”绍兴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浙江实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重点抓好曲艺保护传承、曲艺创作、曲艺演出、曲艺表演团体发展、曲艺人才队伍建设、曲艺普及推广等工作,为曲艺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推动曲艺繁荣发展。”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负责人说。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