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8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一   
一年一度火把节
来源:“大理非遗”微信公众号 作者:赵向军 创建时间:2018-08-10 14:06:00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大理白族一年一度盛大的全民性传统节日——火把节。白族火把节于201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把节的起源

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很多,有的认为起源于火崇拜,有的认为是岁祈年。民间流传着许多火把节的传说,有南诏统一时期火烧松明楼的传说;有诸葛亮南征、城中父老燃火把迎诸葛武侯的传说;有阿南死节的传说;有大黑天神让人们烧起火把瞒过玉帝的传说等等。

有学者认为火把节源于星回节,而游国恩先生在《火把节考》中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火把节“确为当地之年节无疑矣”,回有照岁祈年之意[U1] 。从文献记载来看,对火把节的描述很多,如李元阳《云南通志》(卷一《地理志》“全省土风”条)中载:“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襟山带海楼,在城中央,六月廿五日星回节,城外万炬纵横,灿如星海,大夫登楼观之。”师范《滇系·杂载》:“火把节即星回节。六月二十五日,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年,通省皆然。……农人卜丰年,率为欢宴。”  谢肇制《滇略》卷二:“六月二十五日入夜,家家束松明为庭燎,杂以草花,高丈余,燃之。

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下,饮酒达旦。自官署郡邑以及乡村田野无不皆然,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又云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一曰焚虫,一曰逐疫。”李京《云南志略·白人风俗》云: “ 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缘之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镶。” 明代景泰《云南志》中记载的元代云南省郎中文璋甫《火节》一诗中描写了大理欢度火把节的盛况:“云披红日恰衔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只疑灯火烧元夜,谁料乡傩到百蛮。此日吾皇调玉烛,更于何处觅神奸。”

白族火把节的习俗

张锡録、张了先生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在《论白族古老盛典“火把节”》一文中,对火把节的习俗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火把节前,白族妇女和小孩要用凤仙花染红指甲;要把已出嫁的尤其是新出嫁不久的女儿接回家中来团聚。

火把节当天,人们要上坟或在家中祭祖,亲朋好友要欢聚共进晚宴,吃白族特有的火烧生猪肉。村里要组织扎火把,跑马对歌、鸣锣驱疫,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抢升斗,围着火把载歌载舞,然后要到田里耍火把照穗,祈求五谷丰登,最后是跳火把“烧晦气”,祈祷平安。

云南学者谢沫华先生在《火把节的文化含义研究》一文中认为:“火把节是一个农耕祭祀节日。节日的主题是“火”。一方面,人们通过火把将天、人关系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又将它作为人间的太阳神将以崇拜,以太阳神为中心构筑祭天、祭祖、祭旱蝗之神,驱疫,祈年等意象的整体结构,从而引发与此有关的诸如照天、照屋、照田、染指、生食、洒松脂等一系列的民俗事象[U2] ”。 

时至今日,白族火把节一直较好地延续了传统的活动形式、内容和特点,保持了活动的本真性,维护了相对稳定的文化空间,是一项集中反映白族民俗、宗教信仰、集中展示白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最具代表性、最为鲜活生动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注:

U1:董秀团《白族农事节日——兼与日本的比较》,载《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总第49期),

第7页。   

U2  :谢沫华《火把节的文化含义研究》,载《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第2期(总第44期),第81页。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