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7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十    
如何消得此良辰——正月十五“闹元宵”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8-03-02 08:37:00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水彩画《河坊霓光》(作者:施广舆)

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夕”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除汉族以外,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白族、纳西族、苗族、瑶族、畲族、壮族、布依族、黎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也过元宵节,节日活动各具特色。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演绎中,太平公主与薛绍在元宵灯节邂逅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到了汉代,元宵燃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唐玄宗时,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正式定为国家假日,官署停止办公而观灯。宋代,从太祖乾德五年开始,把元宵节放灯活动写进法律,上元放灯由原来的三夜增至五夜,灯的样式更加丰富。平常身于闺中的女子也走上街头一饱眼福,这就为青年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所以,元宵节又有中国“情人节”之称。明代则要连续张灯十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娱乐活动的高潮。到了清代,元宵节节期缩至五天,但热闹的氛围并没有因此而减淡,仍是全民共欢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园灯会

在民间,人们更喜欢把正月十五这天称为“闹元宵”,因为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全家出动一起逛花灯、猜灯谜……蔚为壮观,热闹非凡。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就用诗词生动地描写了“闹元宵”的盛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是热热闹闹中国年的“压轴戏”。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中国各地民众以吃汤圆、看花灯、观社火、放烟花、扭秧歌、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民俗形式欢度元宵佳节。

 

赏花灯

赏花灯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宋代元宵夜的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明代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

豫园灯会

如今,全国仍有许多地方将元宵赏灯作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加以传承,比较著名的有:枫亭游灯、甘肃永昌卍字灯会、豫园新春灯会、上坂关公灯等,这些元宵节相关的传统民俗活动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柳林盘子会:“盘子”夜景

社火等民俗活动

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很多地方元宵节都有闹社火的习俗,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柳林盘子会。这一活动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舞狮表演

在泉州,闹元宵则主要是闹花灯和民俗踩街。踩街即化装游行。一阵阵化装的队伍,亦步亦舞,或装扮故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或载歌载舞,欢乐洒脱,如疯似狂;或鼓乐喧天,高亢激越,威震八方。大型艺术彩车饰以各种灯光音响,造型别致,巧夺天工,同时上演的还有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表演项目。

前童元宵行会

浙江宁海闹元宵是以抬鼓亭、舞狮子、踏彩船、放铳花、祭祖先为主要形式的行会活动。现今宁海县所辖的前童古镇、黄坛镇还保留有元宵行会习俗,尤以明中叶流传至今的前童元宵行会最为著名,已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猜灯谜

元宵节除观灯外,另一个与观灯有关的雅举风俗就是猜灯谜。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就可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猜灯谜

古代,每到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自南宋起,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

黑芝麻馅是汤圆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口味

元宵食俗

1、元宵

元宵最初称为“浮圆子”,又叫“汤团”或“汤圆”。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其中有“元宵煮食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吃元宵有“团团圆圆”的吉祥意思,元宵已成为元宵节必吃的应节食品,因此在叫法上便直接称“元宵”了,而现在南方依然称为“汤圆”。

元宵制作

元宵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点。由于制作技术的改进,现今北方多用旋转式滚筒制作元宵,也有采用传统摇制方法的。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添水和面,手工揉制。元宵外用糯米细面,内以核桃仁、白糖、玫瑰等为馅,质软柔滑,炸煮皆可。

 

面灯

捏制面灯

2、面灯

面灯即用面粉做的灯盏,也叫“面盏”“棉花灯”,是一种元宵节面食,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入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主要是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期盼来年丰收的愿景。

此外,还有吃面条、粘糕、糟羹等风格各异的元宵食俗。

特色元宵,令人垂涎欲滴

元宵节是四时八节之中最富有诗情,也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人们既可以在“灯火阑珊处”找寻回忆,又可以在“花市灯如昼”中约会黄昏,还可以忘记时间,来一个“一夜鱼龙舞”。俗语说“正月十五大如年”,元宵节正是这样一个从“神”到“人”、自“官”及“民”、由“肃”至“闹”中累积起来的节日。它显示出一种宽容而博纳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一个具体而微的鲜活体现。

(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传统节日》(王文章主编)、《中国文化报》,经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相关权益均归权利人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