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8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一   
【“一带一路”非遗项目译介】第1期:从“一带一路”国家非遗数据说起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7-12-18 09:33:00

一、非遗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文化资源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为古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4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五通发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增进。作为“五通”建设的丰厚沃土和坚实根基,民心相通为深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交流合作奠定了民意基础。

图解“一带一路”框架思路(来源:新华网)

文明互鉴是连接民心的桥梁。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该文件强调,要“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同时“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也谈到,“在几千年里,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讲述着遇见——民众间、文化间、宗教间、知识间的遇见。丝绸之路讲述了相互理解驱动下的人类进步的故事,提醒我们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孤立封闭地发展繁荣”。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摄影: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是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文化包容、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世代相传的非遗在为其相关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的同时,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遇见并熟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不仅是对沿线各国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欣赏,更有利于促进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互动,从而助力于民心相通。

二、“一带一路”国家非遗基础数据分析

(一)关于“一带一路”国家清单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发布与“一带一路”国家清单有关的官方文件。《愿景与行动》中将“一带一路”的范围限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也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实际上,伴随各国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一带一路”国家逐渐显示出其概念中开放、动态的特性,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集合体,其朋友圈将不断扩大。

鉴于本文将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遗项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此,有必要界定明晰的国家范围,以便开展相关统计。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是我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专题网站,其“国际合作”栏目下的“各国概况”内容,主要收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签定“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70个国家的情况介绍(截至2017年12月9日)。这是目前官方信息给出的唯一明确的国家名单,再加上中国,本专题所谈及的“一带一路”国家共计71个,国家列表详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国家列表

(二)关于缔约国及入选项目

截至2017年12月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二届常会闭幕,全球已有175个国家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提高人们对非遗及其相互欣赏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效加强国际层面非遗保护的合作与援助,《公约》框架下设立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即“优秀保护实践名册”。上述两类名录和一类名册,以下统一简称为“《公约》名录”。同样截至2017年12月9日,全球已有117个国家的470个非遗项目入选《公约》名录。 

经统计,在加入《公约》缔约国方面,本专题限定的71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共有65个《公约》缔约国,未加入《公约》的国家共有6个,分别为以色列、新加坡、马尔代夫、俄罗斯、南非和新西兰。

从入选《公约》名录项目角度来看,65个缔约国中尚未有非遗项目入选《公约》名录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巴林、科威特、缅甸、泰国、文莱、东帝汶、尼泊尔、斯里兰卡、波兰和黑山。71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已有非遗项目列入《公约》名录的国家共56个,入选非遗项目共计264项(注:联合申报项目不重复计算),其中有21项属于联合申报项目。尚无非遗项目列入《公约》名录的国家共计15个,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以色列、新加坡、马尔代夫、南非、新西兰5国为非缔约国,而巴林等10个国家虽为缔约国,但尚无项目列入。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虽未加入《公约》,但有两个项目在《公约》生效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约》生效后,两个项目随即于2008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涉及非遗项目入选的国家数量来看,“一带一路”国家占《公约》名录项目涉及国家总数的47.9%;在入选《公约》名录的470项非遗项目中,由“一带一路”国家独立或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数量占56.2%,已超过总量一半。 

“一带一路”国家中,按照所属区域划分,各区域的国家数量比重如图1所示,其中亚洲国家占“一带一路”国家总数的63.4%,共计45个,欧洲国家占比28.2%,非洲国家占比5.6%,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占比1.4%。

图1  各区域国家数量比重图

若将“一带一路”国家入选《公约》名录的项目按申报国所属区域划分,可得知,在有入选项目的“一带一路”国家中,亚洲国家数量为34个,占总数的60.7%。这些亚洲国家入选《公约》名录的项目约占“一带一路”国家入选项目总数的73.4%(注:此处联合申报项目分别计入相应申报国入选《公约》名录项目总数内,故总数变为316项),详见图2。

图2  各区域名录项目数量比重图

(三)关于联合申报项目

针对多国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规定:“如果遗产项目存在于一个以上缔约国领土之上,鼓励相关缔约国联合提交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多国申报材料”;同时,“委员会鼓励提交分地区或地区计划、项目和活动,以及地理上非毗邻地区缔约国共同开展的计划、项目和活动。缔约国可单独或联合提交这些推荐”。目前,在《公约》名录项目中,共有34项属于联合申报项目,而“一带一路”国家入选项目中,便有21 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联合申报的,占联合申报总量的61.8%,项目列表详见表2。

表2  “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申报项目列表

注:此表中用R(Representative的首字母)表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申报项目汉语名称参考自《“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本文对其进行了增补。

图3  联合申报项目数量走势图

2008年至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申报项目数量的变化趋势从图3中清晰可见,此图还包含了与《公约》名录中联合申报项目总数的对比。不难看出,联合申报项目数量的最大峰值出现在2008年,共9项。2010 年和 2011 年,《公约》名录中并未出现联合申报项目。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015年,达到7项,占当年入选非遗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一带一路”国家的联合申报项目数量则从2012年开始显著递增,在2015、2016年达到峰值,均为5项,在2017年回落至3项。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和2016 年所有入选的联合申报项目均来自“一带一路”国家

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通过联合申报方式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是阿联酋,在其8项入选《公约》名录的项目中,有6项是联合申报类型。此外,摩尔多瓦、卡塔尔、巴基斯坦、叙利亚、阿富汗的所有入选项目都是通过联合申报达成的,如表3所示。

表3  联合申报项目占比较高的国家

在入选名录、名册项目总数偏多的国家中,如中国、韩国、土耳其、蒙古国等,联合申报项目则较少,数值详见表4。

表4  联合申报项目占比较低的国家

三、联合申报及其项目译介的意义

联合申报的独特闪光之处不仅仅在于提高申遗的成功率,更为重要的是有效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带动国际层面的非遗保护与合作,促进对保护非遗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及的重点任务之一,即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遗产申报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尤其在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领域中提出要“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研究、人员培训、项目交流和联合申报。”

传承千年的丝绸之路推进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互鉴与融合,同时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合作带来了无限可能与潜力。本专题将分期为读者译介“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申报项目,希望通过翻译与介绍,让更多人逐渐熟悉并了解“一带一路”上的非遗,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编织“民心相通”之纽带做一点积极的尝试。

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发布相关非遗项目的官方译本,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欢迎指正。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名录》项目相关信息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ich.unesco.org);“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信息采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本篇内容的主要参考来源为《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一带一路”国家<非遗公约>名录项目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一文。在本专题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和郭翠潇两位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郭翠潇.“一带一路”国家《非遗公约》名录项目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7,(5).

[2]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17,(3).

[3]朱刚.“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J].西北民族研究,2017,(3).

[4]郝时远.文化多样性与“一带一路”[N].光明日报,2015-5-28.

[5]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EB/OL],文化部网站,

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1/t20170113_477591.html,2016-12-28/2017-11-23.

[6]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EB/OL],“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网站,

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7/0514/c24-407.html,2017-5-14/2017-11-20.

[7]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 国家发改委网站,

http://www.ndrc.gov.cn/xwzx/xwfb/201503/t20150328_669089.html,2015-3-28/2017-11-23.


译介项目一:

波罗的海歌舞庆祝活动

Baltic song and dance celebrations

歌舞庆祝活动现场(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 项目基本信息

入选年份:2008年

申报国家: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名录名册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3年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约》生效后,于2008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拉脱维亚歌舞庆祝活动现场(来源:网络)

▲ 英文简介

Both a repository and a showcase for the region’s tradition of performing folk art, this cultural expression culminates in large-scale festivals every fifth year in Estonia and Latvia and every fourth year in Lithuania. These grand events, held over several days, assemble as many as 40,000 singers and dancers. For the most part, the participants belong to amateur choirs and dance groups.Their repertories reflect the wide range of musical traditions in the Baltic States, from the most ancient folk songs to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 Directed by professional choir conductors, bandleaders and dance instructors, many singers and dancers practise throughout the year in community centres and local cultural institutions. Choirs and musical ensembles first became institutionalized in Estonia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ubsequently, choir singing spread throughout rural and urban areas, spurred by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horal music, singing societies and song festivals in Western Europ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ost active choir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these States, the Baltic Song and Dance Celebrations were initially organized in Estonia in 1869 and in Latvia in 1873. Lithuania hosted its first celebration in 1924. Once the Baltic States gained independence from Russia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celebrations acquir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as a means of asserting Baltic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three countries, special venues and festival sites were constructed to host the events. After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into the Soviet Union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elebrations adapted to the prevailing communist ideology. Since regaining independence in 1991, the Baltic States have under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this tradition, yet the major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region raise serious concerns for the future. Today’s principal threats stem from the rural exodus and the resulting break-up of local amateur groups.

歌舞庆祝活动现场(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拉脱维亚歌舞庆祝活动现场(来源:网络)

▲ 中文简介

波罗的海歌舞庆祝活动是该地区民间表演艺术传统的宝库和展示窗口,此种文化表现形式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每五年,立陶宛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大型节日中达到顶峰。这一举办数天的宏大庆祝活动可聚集多达四万名歌手和舞者。其中大部分来自业余合唱团和舞蹈团。从最古老的民歌到当代作品,他们表演的节目反映了波罗的海国家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在专业合唱团指挥、乐队领队和舞蹈教练的指导下,许多歌手和舞者常年在社区中心和当地文化机构进行练习。合唱团和乐团最初于18世纪在爱沙尼亚得以习俗化。后来,由于合唱音乐、歌咏社、歌咏节在西欧愈加受到欢迎,从而推动了合唱团演唱在乡村和城市地区的日益普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分别于1869年和1873年组织举办了首次波罗的海歌舞庆祝活动,当时波罗的海三国各地区最活跃的合唱团纷纷前来参加。立陶宛则是在1924年首次举办了该项歌舞庆祝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罗的海三国脱离俄罗斯帝国,获得独立。作为一种彰显波罗的海文化身份的方式,歌舞庆祝活动获得了广泛欢迎。三个国家还特别为该活动建造了举办场所和节庆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波罗的海歌舞庆祝活动随即顺应了当时盛行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自从1991年重获独立后,波罗的海三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护该项传统。然而,该地区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变革引发了人们对波罗的海歌舞庆祝活动未来的严重担忧。现今,该非遗项目的主要威胁来源于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以及随之产生的当地业余团体的解散。

更多项目译介,请关注下一期,我们将持续发布。(文字 / 翻译 / 制图:朱颖;翻译校对:李楠;图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新华网等)

编辑:朱颖